一. 关于史上著名的“八骏图”,有一个久远的传说

那是在西周的周穆王那时代,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著名的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渡过黄河,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行程三万五千里,终于见到西王母。

周穆王是西周时期第五任君王,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十世纪。史料中对他的西巡有相关的记叙,如《史记·秦本纪》中说:“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穆王,得骥、温骊、骅緌、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八骏图》,就是源自于《穆天子传》中周穆王与西王母会面的神话中,周穆王所乘马车中驾车的八匹神奇的骏马。

徐悲鸿画马 八骏图(从周穆王的八骏马)(1)

周穆王驾车出巡

二. 有关八骏图的绘画和诗词:

从六朝起,这个《八骏图》就很流行。根据宋代郭若虚记录,原版的《八骏图》是晋代从战国墓里出土的。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出土时画面已经出现破损,色彩昏暗不明。但作品依然生动传神。画中的骏马形象俊逸,气韵非凡。晋武帝将此画作视为国宝,责令名画家史道硕以此画为模本创作出一幅八骏图。

到了唐朝,关于《八骏图》的绘画以及诗词屡见不鲜。

关于八骏的诗词,最有名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瑶池》 :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在韩愈家偷钱的诗人刘叉,有《观八骏图》诗云:

穆王八骏走不歇,海外去寻长日月。五云望断阿母宫,归来落得新白发。

徐悲鸿画马 八骏图(从周穆王的八骏马)(2)

古人所绘八骏图

杜甫的《城上》诗中也提到八骏:

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八骏随天子,群臣从武皇。遥闻出巡守,早晚遍遐荒。

三.徐悲鸿是否也画了一幅《八骏图》?

许多著名的中国画专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画作——以画某一种动物或植物为代表作。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郑板桥的竹子等等。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体现他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他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全身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照西方的透视法和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徐悲鸿画马 八骏图(从周穆王的八骏马)(3)

徐悲鸿

在中国画坛上流传着一幅“徐悲鸿所画八骏图”。这是八匹奔跑中的骏马,它们形态各异,勇武非常,一个个争先恐后,似乎有着永不疲倦的动力。

就在人们都以拥有这幅画为傲的时候,却传来一个坏消息——所谓徐悲鸿的《八骏图》是虚假的。

因为徐悲鸿先生的孙子——徐骥先生站出来说话了。他表示爷爷并没有画《八骏图》,爷爷所画的较大的一张就是《六骏图》,这张画就藏在徐悲鸿纪念馆里面。

那么这张八骏图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张徐悲鸿的《八骏图》是一张虚假的徐悲鸿画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PS成的。当年,徐悲鸿赠送给抗战时期的援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一幅《奔马图》,不过那幅图画的是六匹骏马,而不是八匹。不知何时有好事者因为《八骏图》比较著名,就把徐悲鸿的《奔马图》添上两匹马,这就有了所谓徐悲鸿画的《八骏图》。

徐悲鸿画马 八骏图(从周穆王的八骏马)(4)

徐悲鸿《八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