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公元前1110年—公元前1047年),子姓,名干,沬邑(今河南卫辉市)人,因封于比地,故称比干。他是商朝君主太丁的庶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王叔。在比干20岁时就以太师的高位辅佐商王帝乙,然后又受托孤重,辅佐商纣王帝辛。比干从政40余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被称为“亘古忠臣”。但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忠臣,究竟是因何而死呢?

比干因什么死(亘古忠臣的比干)(1)

在影视剧《封神榜》中,关于比干之死有这样的描述:比干因为火烧狐狸洞一事,得罪了妲己,妲己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于是妲己开始装有心病,对纣王说只有七窍玲珑心才可治愈,且听说比干就有着七窍玲珑心,于是纣王急招比干入宫,欲借其心以烹药,比干一听大骂昏君,于是解开衣袍用刀剖腹挖出心脏扔给纣王,自己酿酿跄跄跑出宫去。途中遇到一位叫卖无心菜的农妇,问人无心可活?农妇答道人无心不可活,于是比干口吐鲜血,倒地而亡。之后姜子牙封神,也将比干追封为文曲星君。

比干因什么死(亘古忠臣的比干)(2)

但是这毕竟是神话故事,主要突出比干被挖心和封神两件大事,而历史上的比干并不是因为挖心而死,而是因为比干直言进谏,最终被处死。《论语·微子》记载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据《史记》《殷本记》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这些文献资料都可以说明当时的比干是因为进谏而死。

比干因什么死(亘古忠臣的比干)(3)

在商朝前期的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经过盘庚迁殷后,改为了父死嫡子继位制,比干和箕子两人人由于是庶出所以没有继承权,微子虽然和纣王是同母所出,但是在生微子的时候,其母亲只是妾室,生纣王的时候才升为正妻,由于礼制封了纣王帝辛。

比干因什么死(亘古忠臣的比干)(4)

在帝辛时期国家领土迅速扩张,各新归纳的民众得到巩固团结。后来,帝辛决定攻打一个徐夷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战争打败了徐夷,但是国内军事实力大大减弱。少师比干等人上谏劝说纣王休养生息,而后再兴征伐,帝辛不听。周攻打过来,帝辛闻讯大怒,欲带朝歌城内东夷各族俘虏伐周。比干一直固守朝歌,以待王师东归。帝辛不纳,诛比干以慢军之罪。而后帝辛伐周,商周大军对峙于牧野。由于收编的俘虏临阵倒戈,导致商军大败,帝辛到摘星楼自焚身亡。

比干因什么死(亘古忠臣的比干)(5)

比干因为进谏而死,周大力宣扬比干的为国精神,追封他为国神,为比干封了墓,墓地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将他的儿子坚找出,赐兴林,还给了封地,比干因此为林姓的始祖。之后魏孝文帝元宏立为比干庙宇,庙就在比干墓的旁边。比干庙至今依然存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四,海内外的林氏子孙都会到比干庙祭祀始祖;不仅如此,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得以看出,后代帝王对比干多有推崇,可惜纣王没有治国之略,不听忠臣谏言,导致商朝覆灭。

比干因什么死(亘古忠臣的比干)(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