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谦虚、谦让一直都是我们奉行的传统美德。许多父母也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以后能够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

懂礼貌的孩子确实非常招大人喜欢,不过这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时三刻就能学会的。而且以下3种“中国式礼貌”的行为,是不宜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否则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自卑。

怎么培养孩子有讲礼貌的习惯(这些礼貌并不是美德)(1)

行为1:逼迫孩子打招呼

傍晚接孩子放学回家,进到小区里总会碰见一些热络的邻居跟家长聊上几句,这时有些长辈就会叫孩子跟自己打招呼。可是有的孩子天生内向经常闭口不言,家长脸上挂不住便会训斥道:“怎么连个人都不会叫?一点礼貌都不懂!“。

殊不知在外人面前斥责孩子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让孩子对陌生人更加排斥。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平和地跟他说:“叔叔阿姨是喜欢你,才让你叫他们的呀”,让孩子知道打招呼是一种能让别人喜欢上自己的行为,慢慢就会改变过来了。

怎么培养孩子有讲礼貌的习惯(这些礼貌并不是美德)(2)

行为2:面对别人的夸奖过于谦虚

经常能在小区里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邻居:“你家孩子又长高啦!”家长回应说:“长得高有什么用,也是个傻大个”。明明是别人夸赞自己孩子的话语,可是在某些父母的嘴里打了个转,反而成为了一句贬低孩子的话。

在大人们的眼中自己是因为人情世故而故作谦虚,可是这种言辞却会真的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孩子在小时候非常需要大人的认可,于他们而言“夸”就是“好”的体现,而且他们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夸奖,还会努力做得越来越好。

怎么培养孩子有讲礼貌的习惯(这些礼貌并不是美德)(3)

行为3:不经过孩子允许把玩具给别人

街坊四邻的小孩来家里跟孩子一块玩是常有的事,但总有一些“熊孩子”临走之前非要把某样玩具带走,这时候家长为了顾全面子便会欣然同意。要是自己的孩子事后表露不满甚至大哭大闹,家长就会训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抠呢,大不了我再给你买一个”。

可是宝爸宝妈别忘了这个玩具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处置的权力在他的手里,你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分享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如果总强迫孩子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反而会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慢慢变得越来越敏感小气。

各位家长,这种“礼貌”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越早改掉越好。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不妨留言告诉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