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偏前一点,单位有了电脑,把工资表做成电子版的想法应时而生。当时windows应用还不宽泛,数据主要用黑白dos版的foxbase。人员工资信息输入后,汇总表用在另一个软件中打开并进行整理改造的方法解决了。有个问题解决不了,工资条怎样打印出每个人的工资数据都有栏目行的效果。想起一个有点认识的人,是从我老家来的,张。数学水平出众,84年假如数学考到60多分,基本就可以上本科了,他考了90多分,因此学了应用数学专业,听说他考通过了程序员,而且是南通市第一批程序员。到姚港路的一家银行大厦机房里找张,机房里人说不在,我说明来意,问还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摇头,他们这里只有一个程序员,别人没办法。第二次去,张在,我说罢,张奥了一下,拿了张白纸写了起来。正写,一个个子不高肩膀宽而不厚头发分成两片紧紧贴着头皮的中年人进来,问张你在干什么,张没答话,加速写完,然后把纸递给我,说,好了。我道了谢,拿起纸一看。上面写着

取名**.prg

use gz

i=1

do while .not. eof()

go to i

……

回去一试,工资条栏目问题解决了,但是新问题又出来了,这个小程序只能连续打印,不知道一页打完后自动换页,所以每页顶天立地,假如每行都有栏目,会出现栏目与数据跨页。这次不好意思再麻烦张了,我就到书店去翻书查找。首先要看懂这个程序,翻了几本书,看懂了基本意思,是建立一个循环结构。循着这个思路再推进,加上了

do while .not.eof() .and. i<19

等内容,把每页限定在19行,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以后,遇到问题就去书店翻书,因为不断有新问题新想法。记得的有比如两个有相同字段的文件如何焊接成一个新文件。当时工资收入小几百,买大部头的计算机书有些吃力。这是一,二是我喜欢文学历史书,买这些书只要力有所逮在所不惜,计算机的书只是看看。当时这种随便看看的想法也适用于回忆录,后来懊悔不及。在老家,80年代,书店里看到草绿色封面的简装版《粟裕战争回忆录》,后面附有粟裕大事记,其中就有刘帅在记者会上评价粟为我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的话。当时到书店我就喜欢翻看这本书,一日去,不见这本书了,知道被人买走了,有点惆怅。后来网络起了,好多想买的书都在网上找到了,但是怎么也找不到这种版本的《粟裕战争回忆录》,只有精装本。怪了,难道一个小镇上的书店进了本内部限量发行本?

再后来,office出来了,dos眼见得被淘汰了,又在Excel中寻求解决工资条中快速插入栏目问题,问了人,有说用弘命令能解决。到书店找了本《电子报》合订本,也翻到一则弘命令的小文,文章云里雾里,不知道说了啥。此路不通,我想还是去跨界解决,木匠解决不了的问题找铁匠解决,终于在word里用建模板的方法解决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用极普通的方法也在excel中解决了问题,没有用什么新技术新方法,只是以前总是想用更高级的方法解决,反而限制了思路。看来,我军从建军以来就强调的那句话很有效,以我为主,立足于现有装备打胜仗。这句话不是否定发展改进装备,而是强调要发挥现有装备的最大效能。

excel的函数,我的理解就是数学思维 有效规范的表达。而表达依稀看到了狐基(foxbase)的影子。有了函数的加持,数据文件的处理在excel里如龙游大海鹰击长空,得心应手,几乎无所不能。

回看foxbase,当初的操作,就相当于赤膊的机器人,能看到电线连到关节,在指令下做到了一个个小动作。也像手工打制的三轮卡,零拼起来能用,看着十分粗陋。但是后来出来的精美软件,也就是机器人穿上了华衣,成了追风的铁臂阿童木,憨头憨脑的大熊,怒气一上头就喊变身的奥特曼。万物有源。

多少年后,我看到《数据库技术》教材,不时看到熟悉的表达句式,又想到当年的琢磨与翻书时光。当然,foxbase顶多只是简约版的坝上草原,而数据库技术则是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大草原。

工资表做好了如何保存到桌面上(把工资表做成电子版那些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