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综艺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随着《今晚80后脱口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这些脱口秀类的节目相继播出,脱口秀这种来自西方的表演形式逐渐走入年轻人的视野中,脱口秀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语言项目的代表相声是有区别的,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这四门功课,它经常用扮演、讲述别人的故事来说道理,而脱口秀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很多时候都是在进行吐槽,甚至经常以讲述、吐槽自己的亲身经历,因此这种十分直接、又接地气的方式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而听脱口秀已然成为当代年轻人们放松、解压的一种娱乐新方式。

有时候幽默也是一种正能量(有梗保持幽默心态)(1)

华裔脱口秀第一人——黄西

抛开这些时下最火的脱口秀,很多人对脱口秀的第一印象似乎来自华裔之光——黄西。对!就是《是真的吗?》节目中的主持人黄西。但是他之所以能出圈,不是因为主持央视的节目,而是他曾操着流利的英文,用幽默的语气讲段子引得台下一群外国观众笑得喘不过气在网上被疯狂点击的脱口秀视频,从而被人熟知。

有时候幽默也是一种正能量(有梗保持幽默心态)(2)

我也是从《大卫·莱特曼秀》节目的片段认识黄西的,也看过在美国记者年会上,黄西丝毫不惧场的抖包袱,让我敬佩不已。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曾经的全美戏剧节冠军,也第一个成功打入美国主流脱口秀表演舞台的华裔,曾被邀请至白宫担当脱口秀表演嘉宾。难怪大家认为他是华裔之光、华裔脱口秀第一人!

幽默是沟通的加分项

有时候幽默也是一种正能量(有梗保持幽默心态)(3)

而真正了解黄西与他的脱口秀情缘,还是读他的著作《有梗》。我读过这本书才知道,其实黄西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曾经也是不善言谈的。黄西曾是个内向的理工科博士,骨子里秉持着传统文化中含而不露的内秀气质。但是这样的气质对于留美读书的他来说并不是优势,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碰撞下,黄西觉得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幽默亲切是沟通的加分项。毕竟在西方社会文化中,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其中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具有幽默感!

看了《有梗》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平日里身边的同事、领导、朋友,具有幽默感的人,总是格外受人欢迎,幽默在工作生活中会成为调节氛围的润滑剂,一缓紧张、尴尬的场面。在追求爱情中,幽默感会更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在工作中,幽默感是助力事业、维护人际关系的良方;在生活中,幽默感是正能量也是为自己或者他人带来好心情的秘密武器。

幽默是可以通过后天练习的

有时候幽默也是一种正能量(有梗保持幽默心态)(4)

可是很多人都会觉得,如果自己不善表达或者不够幽默该怎么办呢?黄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有梗》这本书中总结了12个沟通小技巧,传授了17种制造幽默的小诀窍。如果想和黄西一样幽默,在了解黄西准备的那些小技巧、小诀窍之后需要大胆尝试,在不断尝试中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幽默方式和制造具个人特色的“梗”。

其实我觉得黄西传达的不仅仅是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谐音梗”、“反转”、“开脑洞”、“反复抖包袱”这些技巧,在我看来都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就如同古人造园林一般,你以为是“山穷水复疑无路”,而其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维方式不走寻常路,才能不经意间抖包袱、或者制造让人觉得有反差的“梗”。

除了思维之外,我想收集素材也十分重要,留心生活中的一切,才能积累更多的原始素材,这些素材经过各种不同思维分解之后再打磨加工,形成段子,这样源自于生活的段子才更接地气、更容易产生共鸣!

有时候幽默也是一种正能量(有梗保持幽默心态)(5)

《有梗》传达的人生理念

虽然这本书叫《有梗》,看似在讲脱口秀、讲幽默,其实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开心快乐的人生理念。毕竟人生在世,能舒心、顺遂是十分不容易的。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改变自身所处的一些环境,那就不妨保持幽默的心态把人生当成一场情景喜剧,自己是演戏人也是看戏人!#品书团# #不惑# @时代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