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因此学生自小就开始学习语文。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科目,但学生学习起来却让家长发愁,尤其是背诵古诗方面。

要知道,古诗、文言文在每次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都是非常大的,能否拿到高分,背诵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位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将其中一个字音读错,家长本想纠正,但看到课本彻底懵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1)

shuai变(cui),“乡音未改鬓毛衰”读音令家长发懵,简直是乱教

张雨晨在家长检查他背诵古诗时,发现他将《回乡偶书》中“乡音未改鬓毛衰”里的“衰”字读成了“cui”,学生背的朗朗上口,但家长听起来却一脸疑惑。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2)

在家长那个年代,“乡音未改鬓毛衰”中的“衰”读“shuai”,于是在听到孩子读“cui”的时候,就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却不想遭到了张雨晨的反驳。

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背诵的没有错,还拿出了课本给家长看,当家长看到课本彻底懵了,这简直是乱教。就算不看读音,根据诗句的字面意思也不该读“cui”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3)

不止《回乡偶书》中字词的读音发生改变,这些诗文也同样有了巨大变化

《绝句》

相信大家对《绝句》再熟悉不过了,出自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诗句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美好的诗句让人不由想象出一幅唯美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将“行”字读成“xing”,而后经过老师的改正,正确的读法是“hang”。不过在现在的课本中,遵循了学生们的读法读“xing”,这让老师一脸懵。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4)

《过华清池》

其实最备受争议的古诗莫过于《过华清池》,出自杜牧的手笔,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起”字,我们一直将它读成“ji”。

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人一马”,属于“数量词”。但在现在的语文课本里,将“ji”改成了“qi”,直接将这个字当成了动词来使用。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5)

《山行》

这是小学生课本里诗人杜牧的名篇,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动人的秋日山林景色。将人家、白云、红叶、山路和谐地组合起来。

其中一句经典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查询很多资料所标注的拼音都是“xia”,但在现在的语文课本里,却统一规定拼音为“xie”,这让老师也无奈,原来学生一直是对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6)

无论古诗文中的生词读音如何改变,学生都应该重视古诗文的阅读和背诵

1、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古诗可以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很多学生在读古诗时,都会对诗中所描绘的各种形象勾画出一个意象,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画面。

而这就需要学生对诗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提高写作、阅读、语文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7)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中具有篇幅短小而丰富、简洁、抒情的特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诗中意境,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去补充和领悟。

学生本身想象力就比较丰富,能利用古诗当作一个起点,去补充、创造、联想,以构设出想象中的图画。俗话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8)

3、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将意境美、画面美、艺术妙笔、色彩美融为一体,拥有一种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

诗中不仅闪耀着美的光彩,也会给人一个深刻的启迪。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也是“鉴赏美”的过程。古诗能反映出含蓄的、内化的情感,“诗以道志”。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9)

【写在最后】

其实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很多生词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虽说可能因为读音的改变,将文字的原有意思变了,但对学生来说,读起来却能朗朗上口。

或许之所以将很多生词改变了读音,也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毕竟如果因为对某一个字词的读音进行不断地纠正,不仅浪费老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变得比较缓慢。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年级语文课本(乡音未改鬓毛衰)(10)

本期话题:你还知道语文课本中,哪些古诗中的生词读音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