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超人们把谈论某些公众人物的事情形容为“吃瓜”,透着一种茶余饭后的闲适但是,最近关于明星郑爽代孕弃养的一系列大瓜,却着实把人们给吃“噎”着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对丑闻劣迹者要防微杜渐)

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

作者:郭超

人们把谈论某些公众人物的事情形容为“吃瓜”,透着一种茶余饭后的闲适。但是,最近关于明星郑爽代孕弃养的一系列大瓜,却着实把人们给吃“噎”着了。

代孕弃养事件曝光后,郑爽微博的回应,不仅前言不搭后语,而且通篇强调这是私事,自己没有违法,毫无悔意。所谓“求锤得锤”,郑爽随后得到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掷地有声的“三连锤”:作为中国公民,因为代孕在中国被禁止,就钻法律空子跑去美国,这绝不是遵纪守法;作为父母,感情甜蜜就愿意共同抚养,关系破裂就选择丢弃孩子,这绝不是个性;作为公众人物,几度疯狂游走在法律边缘,把这样错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贻害世风,这绝不是无辜!

广电总局主管刊物《广电时评》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不会为丑闻劣迹者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和平台。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和媒体纷纷发声谴责丑闻劣迹。郑爽被授予的荣誉和证书被追回,参演影视作品、所出书籍被下架。与之合作的品牌纷纷终止合作。粉丝纷纷脱粉,广大网友纷纷声讨。

影视界或广义的文艺界出现丑闻劣迹者,并非罕见之事。但是引发如此广泛的众怒,出现如此声势浩大的讨伐,却并不多见。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在纵容丑闻劣迹者不断上演出格举动,又是谁在为他们提供机会,在公众平台频频亮相?

郑爽的一些不守诚信、没有修养的言行,被部分粉丝认为是real girl的耿直表现。我行我素是“真性情”,不顾他人是“真敢说”。部分粉丝通过“控评”,让郑爽的耿直“人设”在一定圈子里立了起来,让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更多人的盲目追捧。郑爽不仅深谙自己“火”的秘密,并且不无自得地道出了个中奥妙:无论是正面话题还是负面话题,都增加了我的知名度,知道我的人越来越多,让我的片酬也不断上涨。

原来,“黑红也是红”“臭名也是名”被一些人用到了极致。只要热度在,资本就会来。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月前影视界发生的一件大事。一百多位影视从业者发出致媒体的公开信,联名抵制抄袭者郭敬明、于正。当时,距离郭敬明和于正的作品被法院判定抄袭分别过去了15年和6年。在舆论和有关部门的压力下,郭敬明和于正终于在新年前后发表了迟到的道歉。不少网友感叹真是“活久见”。为什么他们这么多年都拒绝道歉。不就是因为抄袭者的身份丝毫没有妨碍他们吸金。甚至许多新成长起来的观众,不了解他们的过去,把他们当做精神领袖。他们堂而皇之地坐在综艺节目“导师”的位子上,也就既显得荒诞,又显得“合情合理”了。

有句话叫“多么痛的领悟”。如果领悟不够深,或许就是因为道德底线够底,而打在身上的板子不够痛。如果道不道歉都照样赚钱,而且不道歉还能收割粉丝的追捧,为什么还要道歉?如果“放飞自我”“雷言雷语”还能让片酬上涨,为什么要收敛?

作为在个人公众账号上有成百上千万粉丝的明星和公众人物,他们的影响力不亚于许多中央级和省级媒体。他们的言行给青少年和大众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难道不让人深思吗?

我们不是提倡只要有一句话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就要揪住痛打。但是对于那些屡次在公众面前有失德言行的人,是不是要减少对他们的追捧和曝光,让他们知道收敛。本不应该被捧的那么高的人,在几股合力下成为“顶流”,重重跌下的结局,也许早就注定。

郑爽“凉”了,我们不禁要问,还有多少丑闻劣迹者仍在公众平台上因为雷言雷语被追捧,还有多少“低调”的丑闻劣迹者仍在私底下不断游走在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边缘?

我们不仅要对触发众怒的丑闻劣迹者严厉抵制,还要对丑闻劣迹者的行为防微杜渐,要逐渐根除滋生丑闻劣迹者的土壤,不让他们的言行在公众平台大行其道。比起抵制一个丑闻劣迹者,这或许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