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的名字来自于“国父”孙中山先生,1923年,他提出了设计要求,委托一位叫做黄隆生的广东裁缝缝制而成,据称设计灵感来自于一种日本的学生服装——诘襟服,也有一个说法,中山装的设计造型来自于当时南洋华人中流行的“企领文装”。

青年人穿中山服(为什么现在已经不再流行)(1)

中山装的特色:

一、衣领采用的封闭式翻领,不像西服需要硬领,制作成本小,按照孙中山的设计理念,高高的封闭式翻领使得内衣尽被包裹,又节省了一份西服所必须配备的衬衫的成本。

二、上衣四个较大体量的明兜,可以用来放各种工作学习用品,简单实用。

三、裤装是前开缝,用暗钮,左右两个插兜,屁股后面再加一个暗兜,同样是为了插手放东西,突出实用功能。

青年人穿中山服(为什么现在已经不再流行)(2)

后人又给附会出很多政治特色,如:四个明兜代表礼义廉耻;袖口三粒扣子代表三民主义;门襟5粒扣子代表五权分立......显然孙中山当时来不及这样想,但他是伟人嘛,伟人做的事一定具有更高尚的动机,而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所以国府之后也大力推行这种有政治先进性的特色服装。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国府官员开始喜欢穿中山装,没办法,他们也需要保持政治觉悟的先进性;进步学生也爱穿,那是因为本来这种服装的渊源就是来自于学生装,对学生来说很实用。对标长袍马褂的落后性与西装的不实用性,中山装的确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和功能。

西方人把中山装称为“Mao suit”,可见中山装的真正流传时代远非民国,在讲究政治的年代中,西装自然不具备一个觉醒的古老民族的精神特质,同理也可参照印度的尼赫鲁装“Nehru jacket”(甘地则宁可赤膊上阵)。

青年人穿中山服(为什么现在已经不再流行)(3)

到了现今,服装的政治标签已经隐去,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服装款式和颜色,黑、白、灰、蓝不再是指定色,中山装也不复是民间指定款式,这是时代的进步,如同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会统一,服装原本也都该是缤纷的色彩。

中山装在现代仍然被一些人们奉为圭臬,是一款当仁不让的小众类服装,前提当然是你要有一个好身材,过胖的显得臃肿,过瘦的又撑不起来,这一点倒远不如长袍大褂的普适,颜色方面也不像休闲装那样百搭,总之,它的局限性较多,难入大众法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