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里的《曹刿论战》选自于《左传》。公元前684年是《左传》的鲁庄公十年,这一年齐国伐鲁。鲁国的布衣曹刿跟随鲁庄公一起出战,他们乘坐了同一辆战车。齐军大败而逃,鲁庄公刚想下令鲁国军队追击齐军,被曹刿拦住了。

曹刿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下视其辙”,一个是“登轼而望之”。“辙”是指车轮印,如果车轮印凌乱,说明齐军已经队列混乱,是真败而不是佯败。“轼”是指车箱前面的横木,作为扶手使用,这是一般车上的最高点。曹刿登于轼上眺望,看到齐军的旗子都倒下了,这也说明确实齐国是真的败逃了。判断之后知道齐军不是诈败,鲁军这才敢追上前去。

春秋车战的特征(春秋以车战为主)(1)

其实春秋时期有一种高高的战车叫“巢车”,也叫“楼车”,就好像树上的鸟巢,可以登高观望敌人的动向。春秋中期晋楚争霸的著名战役“鄢陵之战”时,晋厉公和楚共王都亲赴战场。这又是一场车战,晋厉公所乘的战车还曾经陷入泥坑之中。栾书想让晋厉公改乘自己的战车,但是被自己的儿子栾鍼阻拦了。因为栾书是晋国正卿,是主帅,不应该离开自己的战车。于是栾鍼大发神力,将晋厉公的战车托举起来,并推出泥淖,为晋厉公解了围。

春秋车战的特征(春秋以车战为主)(2)

另一方的国君楚共王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战争中楚共王所乘的战车就是高大的巢车。当时晋军认为楚军轻浮急躁,于是布阵以待。还有一个楚国的斗氏苗贲皇,是若敖氏之后,在斗椒之乱后斗氏被灭族,斗椒的儿子苗贲皇从楚国逃到了晋国。鄢陵之战中苗贲皇也随同出战,因了解楚军习俗而断定楚国必败。

春秋车战的特征(春秋以车战为主)(3)

楚军显然也没有晋国这么胸有成竹,而且楚国的二卿“子重”和“子反”有矛盾,这也是楚国的隐患。因为心里没底,所以更关注晋军动向,楚共王登上巢车观望。见晋国的战车左右奔驰召集军吏、共聚帐中谋划军务、发布军令、登上战车……但恐怕楚共王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晋厉公让史官进行了卜筮。卜筮的结果说,敌方的元首将被射中一只眼睛。

春秋车战的特征(春秋以车战为主)(4)

晋国有个将军吕锜,出身于魏氏卿族,他在头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自己一箭射中了天上的月亮,但自己却掉进了泥坑里。在晋楚大战的时候,吕锜一箭射中了楚共王,楚共王因此而瞎了一只眼睛。吕锜梦里的“月亮”就表示周王室的异姓诸侯。楚共王召来楚国名射养由基,给他两只箭让他去为自己报仇。养由基只用了一只箭就射死了吕锜。吕锜梦到自己掉落泥坑其实就预示着他必死。楚共王和晋国争霸,先后遭遇晋厉公和晋悼公。先是鄢陵之战大败于晋,后来又一直到死都受晋悼公压制。

最尊贵的车是玉路,这是天子所乘坐的。因为车身上凡是末端的地方皆用“玉”装饰,所以叫玉路。天子在祭祀或是大典时才乘坐玉路。“玉路”又叫“大路”。拉车的马头上都戴着金当卢做装饰,马身上用五彩的毛织品做装饰,车上还挂着绘有日月图案的旗帜。这样的车有时候也用来作为周王给大臣的赏赐,算是很高级别的赏赐了。晋国的始祖唐叔虞就曾经得到过这样的赏赐。

春秋车战的特征(春秋以车战为主)(5)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太子和太子的母亲、景王的王后这一对母子先后去世。晋国命正卿荀跞去参加葬礼向周景王吊唁。周景王趁这个机会质问晋国为什么不向王贡上礼器和食器。晋国使臣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分别从周王室得到了宝器用来镇抚自己的国家,所以以后也会向王贡上彝器。而晋国远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远离周王室,从来没有得到王的福祐,王并不曾赐宝器给晋国,晋国怎么能向王贡上礼器和食器。

周景王听了晋国使臣的话大惊,开始数落晋国。当初文王讨伐密须国,得到国中宝器:鼓和大路。文王因此而用来检阅军队。密须国是一个“姞”姓国,在甘肃灵台以西。后来到西周成王时唐叔受封,成王把密须之鼓和大路这些宝物都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叔虞,唐叔把这些宝物带回自己的封国,后来就留传到晋国。春秋周襄王时曾经给晋文公也赏赐了大路和戎路。戎路是兵车,专用于赐封守卫四方的诸侯。周景王说晋国的使臣是历数典故却忘了自己的祖宗,这个成语就叫作“数典忘祖”。

春秋车战的特征(春秋以车战为主)(6)

春秋的战争以车战为主,所以战车的种类也不少。例如晋楚争霸的邲之战时,楚军分为两阵,以“广车”来攻击晋军,尤其用“元戎”开道冲杀,“元戎”是一种大兵车。用軘(tún)车来作为防守。此外还有“游阙”是机动巡视的,随时补缺。

作者: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