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

虹桥的困惑与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无法发挥其作用

文:光明人家

(注:本文写于2012-04-09新浪博客,文中数字按当年数值,请注意辨析)

有关浙江省和温州市小城市的发展是笔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也一直想写下乐清的虹桥镇,却无从下笔,这倒不是笔者不想写或写不了,只是也有为难之处,怕说过头了容易引起口水。毕竟笔者是外人,或许乐清一地是有其为难之处,四大强镇,柳市、乐城、北白象、虹桥占据乐清经济的90%以上,是典型的温州强镇经济模式,虹桥在各项数据上均为乐清名列第四,但是实际上,虹桥的地理位置却是最好的,去年乐清行政区划调整虹桥也是不很理想。虹桥在浙江省小城市试点也没有份额,除了温州四大试点小城市,虹桥也是温州数一数二的经济强镇,然而,纵观这些年来虹桥的发展是有些不尽如人意。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2)

千年古镇新虹桥

根据1085年(北宋神宗元丰八年)时的《元丰九域志》载,是时温州四县有121916户,内主户80489,客户41427。较北宋初增长三倍。平阳有前仓(钱仓)、巴槽(舥艚)、泥山(宜山)三镇,瑞安有瑞安、永安二镇,乐清有柳市、封市(虹桥)二镇。各镇设有场务,收取商税。依此来看,虹桥镇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

虹桥,这座山海相依的千年古镇,一颗秉钟灵毓秀之气而成的东海明珠。地处国家级风景区北雁荡山南麓,东濒乐清湾深水良港,南接甬台温高速公路,西南距温州机场60公里。经过去年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虹桥、蒲岐、南岳三镇合并,新虹桥镇区域面积达90.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671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804人;辖93个行政村、10个居民区;镇人民政府驻地为原虹桥镇人民政府(东街村,府前路1号)。虹桥历来就是一个区域概念,原来的蒲岐、南岳都属于虹桥片区乡镇,文化相近、地域相连,人脉关系互通。现今,三镇合并,意味着三个地区人文、经济的有机融合,也意味着新虹桥将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3)

虹桥是一个讲虹桥“土话”的地方,她方言区包括虹桥、蒲岐、南岳、淡溪、四都、天成、石帆和芙蓉、南塘、清江、雁湖、岭底等,可以称为虹桥方言区,也可以叫虹桥片区。那里的人们把新娘子称新孺人(白读“银”)、妻子称鸾人(白读“银”)、祖母称阿婆、姑娘称细囡、丈夫称老官、外地人称外路人、热水称汤、丢失称遁、花蕾称蕊 抚摸称捋、年糕称粿、瞎眼称瞙瞊、母鸡称草鸡、蟛蜞蟹称大摮丸、……;和绝大多数温州人一样,把咸菜说成菜咸、把拖鞋说成鞋拖(白读“塌”)、把热闹说成闹热,把馒头说成面包、把包子说成馒头,把豌豆说成蚕豆、把蚕豆说成豌豆……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4)

虹桥“土话”虽然难懂,却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用来吟诵唐诗宋词,在声调和押韵上比普通话更臻完美,更能凸显诵读的韵味。虹桥“土话”地处温州方言区域的边缘地带,吸收了黄岩方言(大荆话)的部分词汇,能充分体现出两个方言区域交接地的语言变化情况,在语言地理学上有较典型的意义。虹桥“土话”与相邻的“乐成话”相比,在腔调上虹桥话显得“硬朗”,乐成话显得“软柔”,所以有人说帅哥讲虹桥话更“酷”,美女说乐成话更“甜”。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5)

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上乐清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瓯江口北岸。西北为雁荡山山脉,东南为海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分沿海平原和溪谷平原。沿海平原主要有虹桥、乐成、柳市三大平原。虹桥平原:位于市境中部,三面环山,南端敞开与乐清湾相连,长约11公里,宽约8.5公里,面积约63平方公里。乐成平原:地处虹桥平原之南,西边依山,东濒乐清湾,长约10公里,宽约5.5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柳市平原:位于瓯江口北侧,东傍乐清湾,北、西部依山,长约16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约113平方公里。虹桥平原名列第二。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6)

从地图上看乐清市的南北长,东西短,虹桥镇刚好处在地理中间位置,如果从经济辐射角度来看,虹桥是最理想的行政经济中心所在地,在浙江省的温台沿海城市群规划里,把虹桥镇和乐成镇合称为乐虹,通过论证的《规划》里,提出到2020年,温台地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形成“一群二区五心”的城市群战略框架。“一群”即温台地区作为一个区域性城市群整体,参与长三角、浙江省的产业分工与设施建设体系:“二区”是指形成温州大都市区和台州大都市区:“五心”指都市区内的中心城市由五个中心构成,五个中心分二级,温州、台州为一级,临海、龙(龙港)鳌(鳌江)、乐(乐成)虹(虹桥)为二级。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7)

而实际上,在去年的乐清行政区划调整里,市区乐成镇是个大赢家,而虹桥、蒲岐、南岳只是三镇合并,原属于虹桥片区的一些地方被划入市区或独立,当然柳市镇调整也不是很理想,从文化、习俗、方言来看,乐清因其隔江、滨海、山岭的地理因素,从古至今发展成相对独立的四大片区中心,各片区的文化、习俗、方言等各不相同。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8)

  柳市地区:面积254.77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即:柳市、白象、翁垟、磐石、白石、象阳、七里港、黄华八镇及原盐盆镇,统称柳市八镇。柳市地区以柳市镇为中心,

虹桥地区:位于清江以南的虹桥平原,包括虹桥、蒲岐、南岳、淡溪、四都、天成、石帆和芙蓉、南塘、清江、雁湖、岭底等地,人口大约35万,虹桥地区以虹桥镇为中心。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9)

大荆地区:位于清江以北,和台州交界,居民主要为台州移民后代,大荆话即台州黄岩话。人口大约20万,因位于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雁荡山位于此地区。大荆地区以大荆镇为中心。

城关地区:乐清人把城关建成区称之为乐清,而非称其驻地乐(Yuè)成镇之名。城关因其千年的政府驻地缘故,其风俗和方言亦自成一系,其范围包括城北乡、乐成镇(去掉原盐盆镇)。人口大约20万,面积127.18平方公里。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0)

如果假设虹桥是行政中心,或许原属于虹桥片区的地方就不会分开了,当然,在国内的行政体制下,做大市区也是理所当然,我们只是从地理位置和经济角度来分析问题,也有朋友会问,柳市镇做行政中心也可以吗?笔者的回答是,柳市镇经济是很强大,但柳市镇地理位置太靠近温州市区,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域(行政中心),经济上的考虑问题往往不是首要考虑的。地理位置才是最重要,虹桥无论从区位、经济及城市未来建设用地发展,都要强于乐成,北接大荆,南连乐柳,大家可以看到,乐清火车站就设在白石镇(原来),而不是市区乐成镇,关键是乐成镇连建设一个大型火车站的理想位置都没有,现在搞围垦海涂开发补充城市建设土地资源。而虹桥却无任何问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其地域内的申坊站可立即升级使用,但是历史从没有任何假设的可能,虹桥只能说是遗憾不已了……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1)

虹桥发展不尽人意

虹桥作为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中华全国钻头产业基地和浙南商贸重镇。虹桥现在是一个急需“加油”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乐清的经济中心,与杜桥、路桥一起号称浙南的“三桥”,是温州经济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如今,乐清的经济中心在柳市,台州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已经是“中国十强品牌市场”。2011年路桥实现生产总值367.15亿元,财政总收入5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6.09亿元,临海市杜桥这些年也发展迅猛,进入浙江省试点小城市。下面让我们先看看2010年乐清四大强镇经济数据: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2)

柳市镇:2010年,柳市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32.75亿元,同比增长20.2%;财政总收入19.59亿元,同比增长12.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21元,同比增长6.8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2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达88%;全年完成工业投入6.7亿元,同比增长4.1%。企业自营出口增速飞快,全年外贸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5%。  

北白象镇:2010年北白象镇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2.49亿元,同比增长33.03%,税收入库12.15亿元,同比增长16.73%;自营出口2.48亿美元,同比增长52.39%;实际利用外资179.01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1亿元。2010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279家,占工业企业总数23.2%,实现工业产值193.09亿元。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3)

乐成镇:2010年,乐成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0.32亿元,增长21.49%;财政收入9.47亿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679元,增长5%

虹桥镇:2010年虹桥镇实现财政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0.8%,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2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3298亿元,同比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6元,同比增加了3286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14338元,同比增长5%。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8亿元。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4)

从以上各项数据来看,虹桥已远远地落后于路桥和本市的柳市、北白象镇:。究其原因,先与柳市作比较,虹桥与柳市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文性格,虹桥人谨慎务实,柳市人大胆张扬。虹桥人认为柳市人喜欢搞“形象”、“品牌”和“资本扩张”等一些“虚”的东西。而却却是这些“虚”的东西,既提高了柳市产品的竞争力,又使柳市在用地指标、财政贷款、减免税费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倾斜政策,加速了柳市的快速发展。再与路桥作比较,“三桥”都是浙江历史上的商贸重镇,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人文性格也相近,不同的是虹桥放任“林鸟纷飞”,路桥积极“筑巢引凤”。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5)

上世纪80年代,虹桥没有利用虹桥人的经商天赋,发挥传统商贸重镇的优势,抓住机遇,及时兴建大型专业市场,使之大批虹桥人只得外出经商。而黄岩县1982年6月通过政府行为,兴建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1994年分离出“中国日用品商城”,现在市场占地面积1000多亩;目前,和路桥的市场交易额与虹桥相比更是天壤之别。而临海杜桥镇作为台州地区最大的乡镇,浙江省试点小城市,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达24万,杜桥镇20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9亿元,财政总收入6.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也超过了虹桥镇。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6)

后 话

虹桥人自古善贾,功利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虹桥就出现集市贸易,名为新市。清康熙十三年(1674),虹桥定农历各旬之三、八两日为集市。建国后相沿成习,市日制度从未改变过。除了是浙南三桥,虹桥还是“浙江三桥”,改革开放后,虹桥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曾经同绍兴市柯桥市场、台州市路桥市场并驾齐驱,著称“浙江三桥”。每逢集市来此交易人数,一般五六万人,最多时达10多万人。虹桥镇目前还拥有18个专业市场,虽然现在无法与柯桥、路桥相提并论,但柯桥、路桥二地的市场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虹桥人支撑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虹桥人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安营扎寨,开拓市场。十几平方米的空 间、三四台缝纫机、没日没夜的拼命,他们就在这种低消费高增长的背景下打造出了一条神话式的创业之路。北京的浙江村、绍兴的轻纺城,无不深深记录着虹桥人独特的淘金经历和一个行业崛起的艰辛,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无法不把各地的服装市场与虹桥人联系起来。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7)

近年来,许多虹桥企业家舍近求远转移外地办企业,其实并非这些企业家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而是虹桥原有的发展空间渐趋饱和状态,承载不了更多企业成长的需要。而周边一些乡镇有相对闲余的土地等资源,但它们有的缺乏机遇,有的发展能力较弱。而新的区划调整带来了虹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虽然不很理想,但是毕竟有利蒲岐、南岳各区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同时,虹桥的城市框架被拉开,既有港口又有城市,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交通要道穿镇而过,今后,虹桥在乐清及温州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城市发展后劲更足。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8)

今后,浙江省还将进行新的小城市培育,以虹桥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的优势,虹桥有望入选。加油,虹桥!如果你是虹桥人就要为虹桥加油,要继续发扬“敢于天下先”的虹桥人精神,利用好天下虹桥人的资源优势,勇于创新,努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虹桥未来大有可为!!!

虹桥论坛深度分析(虹桥的困惑与发展)(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