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桐城人张英时任清朝京官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家与邻居吴家发生纠纷,立即派人送信到京城。张英得知后写了这首诗寄回家中。张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宽六尺的巷子。

毛主席会见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讲到桐城六尺巷的故事,用以说明国家之间在处理边界争议时也应当以平等和谦让为原则。2008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桐城六尺巷视察时,曾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一开始我们吴家做得不太好。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大度做人,克己处事。

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其实“六尺巷”精神也是我们今天“和谐”精神的体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和谐、团结、友爱。

桐城派六尺巷文化(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小故事)(1)

桐城派六尺巷文化(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小故事)(2)

桐城派六尺巷文化(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小故事)(3)

桐城派六尺巷文化(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小故事)(4)

桐城派六尺巷文化(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小故事)(5)

桐城派六尺巷文化(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小故事)(6)

桐城派六尺巷文化(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小故事)(7)

(图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