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艳芳电影没能讲出的真相(香港已故巨星传记片)(1)

在主旋律传记片大行其道的中国电影市场,《梅艳芳》已经可以说是一部完美的音乐人传记片了。梅艳芳作为香港娱乐圈曾经的一颗巨星,至今没有后来者能与其相提并论,而她的这部传记片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位英年早逝的流行歌星。《梅艳芳》光鲜亮丽、赏心悦目,在香港本土很受欢迎,在内地则不温不火,年轻一代的观众甚至不一定能意识到她有多了不起。 影片开场短暂一瞥梅艳芳筹备她的告别演唱会,然后时间回到1969年,5岁的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在香港荔园游乐场唱歌,接着时间跳转到1982年,两人已经是资深的夜总会姐妹花,甚至梅艳芳的声带上都长出了老茧。梅爱芳(廖子妤饰)鼓励梅艳芳(王丹妮饰)一起参加电视选秀,胜出者可获得一份唱片合约。姐妹俩用英文名字“Ann”和“Anita”报名参赛。结果梅爱芳落选,梅艳芳胜出签约,很快她遇到了一些陪伴她一生的良师益友:唱片公司经理苏孝良(林家栋饰),服装设计师刘培基(古天乐饰),以及同为艺人的张国荣(刘俊谦饰)。 自此之后,梅艳芳鲜有低潮期。在80年代余下的时间里,梅艳芳稳居粤语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同时每年出演两到三部电影,即使在90年代停办现场音乐会后,她仍继续发行专辑。这样的成功让导演梁乐民和联合编剧吴炜伦有点为难,特别是考虑到她显然不是创作歌手——电影中丝毫没有提及相关的词曲作者。他们最终试图以她的个人生活为基础来构建一个故事——先是她与日本流行歌手后藤夕辉(中岛步饰)的恋情占据了一些篇幅,然后因为与一个黑老大发生争执,不得不与有黑社会背景的新男友Ben(杨祐宁饰)出走泰国,开始一段自我放逐之旅——但主创始终没有找到让梅艳芳与其他德艺双馨的天王巨星区别开来的核心关键点。

关于梅艳芳电影没能讲出的真相(香港已故巨星传记片)(2)

尤其令人失望的是,看了这部电影,再读一点关于梅艳芳的生活资料,你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很棒的素材,但他们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却选择不用:如果他们从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将苏孝良和刘培基视为父亲一样着眼,再结合她从四岁开始就一直工作养家糊口——这是否有助于解释导致她离开现场演出的职业倦怠?看这部电影,你会以为梅爱芳在1982年参加歌唱比赛失利后就离开了演艺圈,但实际上她也有一段相对不太耀眼的音乐和电影生涯,从中也可以挖掘出一个故事(她的生活也与同为偶像的张国荣有交叉和相似之处)。可以说梅艳芳和香港本身很相似,一开始贫穷、污秽,后来将之转变为魅力,最后成为回归期间继续留在香港的名人之一,既没有去好莱坞发展,也从未在内地取得成功。所有这些都值得展开来讲,还有人可能觉得结合如今国家重手整治娱乐圈的现实也可以引出一些有趣的话题,但和许多传记片一样,试图涵盖一个人完整的一生(哪怕她的一生并不太长),反而往往会导致那些真正令人感兴趣的东西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不过至少,这部电影装裱得很漂亮,让人乐于沉浸其中; 导演梁乐民在接手这个项目之前,和陆剑青合作执导了三部精彩的惊悚片,相比之下,《梅艳芳》更为精致。故事发展与香港的崛起平行,沉浸在观众对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中,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个城市的不同侧面,即使是不光彩的地方,也有一种光彩照人的感觉,使影片成为了一场美妙的怀旧之旅。梁乐民和主创团队很少在某个特定时刻停留太久,但也并没有给人太过匆忙的感觉。剪辑中不时会加入一些梅艳芳演唱会和演出的真实镜头,虽然这样多少暗示了电影无法还原真实人物的生猛和活力,但也确实证明了这是一场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娱乐盛宴。

关于梅艳芳电影没能讲出的真相(香港已故巨星传记片)(3)

扮演梅艳芳的新人演员王丹妮并不需要做太多的发挥,这么说并不是挖苦王丹妮,因为她大部分时候只需要表现得像一个明星即可,不过当她有机会表现这个女人叛逆性的一面时(我们经常可以从梅艳芳的喜剧角色中看到那种恼怒的表情),她也确实做得到,但这种情形毕竟不多。她和廖子妤饰演的两姐妹令人共情,如果这个故事以她们的姐妹情为重点,也同样足以激起观众的兴趣。刘俊谦也不错,他既捕捉到了年轻张国荣的活力,也捕捉到了最终吞噬了他的自我怀疑。古天乐扮演的刘培基是一个关键角色,戏谑和庄重相结合的人物形象很有戏剧性,并非刻板的空壳,毕竟这个导师角色必须足够了得,才能催生出一位空前的巨星。 熟悉梅艳芳的影迷和歌迷可能会觉得失望,从这部电影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新鲜的东西。但对于对梅艳芳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她的人生际遇和非凡成就,回顾了她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坎坷,让更多观众得以在银幕上重温她的绝代芳华。虽然内地票房不尽如人意,但从在香港本土的受欢迎程度来看,《梅艳芳》确实是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