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1)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乱世,乱世对原有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包括人民的安居问题。古代人的乡土情怀是非常浓重的,宁可面对兵灾也不愿意迁徙。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还是发生大规模的、频繁的流民迁徙的情况。这些流民是因为战争失去或者放弃他们的家园,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军阀混战的形势。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2)

因为战乱和饥荒导致的迁徙

汉末三国乱世首先的基调,就是大规模的、频繁的战争。而大规模的、频繁的战争,又会耽误农时,造成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死亡。所以战争往往也会伴随着严重的饥荒。在盛世的时候,地方发生饥荒还可以收到朝廷的救济;而在汉末三国时期,东汉朝廷自顾不暇,所辖地区只有长安、洛阳一带,何况在长安、洛阳一带都发生饥荒,更不要说对地方的救济。在战争与饥荒的影响下,大量人口发生自发迁徙求生的行为。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3)

这些流民迁徙的目的多在一些边角的、相对稳定的地区。益州、交州、荆州、幽州辽东地区,都是流民迁徙的选择。因为它们受到战争的波及影响比较小。益州和幽州辽东地区是被刘焉父子和公孙氏统治,有一个相对稳定且强大的统治者,没有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交州虽无强力统治者,但对北方的混战并不感冒。至于荆州地区,虽然身处于天下腹心、四战之地,但是在刘表的统治之下还算平稳且富庶。而且荆州与关中、河洛相邻,也是大量流民的选择。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4)

史料记载的、比较著名的有关中、南阳流入益州的流民;有中原流向辽东的流民,代表人物就是管宁;有流入荆州的流民,其杰出人物有徐庶、诸葛亮、石韬、孟建等人;有得知曹操入侵荆州的消息后,跟随刘备一同南下的十万流民;受到孙策威胁,从扬州到交州的流民;不愿意跟曹操北迁,因而流入江东的淮南人口。等等等等,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5)

被各军阀强制性迁徙的人口

在乱世当中,人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吸收为兵源;搞农业生产;还是持续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口。这一点在三国时期基本上应该可以视作一个共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诸葛恪打"新城之战",都是以人口比曹魏少,耗不过曹魏为理由;曹操的谋士或者曹魏的大臣劝曹操、曹魏休养生息,一心发展免动刀兵,也是因为曹氏占据了人口上的优势,只要健康发展下去就能以巨大的优势击败对手。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6)

既然知道了人口的重要性,那么在军阀混战的时期,就少不了抢人的勾当。这种记载就更多了。在"官渡之战"的局部战役"白马之战"中,曹操斩杀颜良解除白马之围,就迁徙白马的人口,美其名曰担心被袁绍残害;在击败三郡乌桓之后,曹操将乌桓人迁徙到中原,组建精锐骑兵。当然这也有瓦解乌桓力量,削弱威胁的动机;在击败黄祖的时候,孙权就屡次从江夏迁徙人口到江东;在"汉中之战"中,曹操眼看打不过刘备,于是开始对汉中、武都等地迁徙人口,留给刘备一处"空地"。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7)

与东汉末年,因为战争和饥荒而自发迁徙的流民不同,人口被强制迁徙的情况持续的时间更久。因为在三国时期,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已经相对稳定,各国恢复生产走入正轨,不存在大量人口自发迁徙的动机和条件。而战争的情况却是一直持续下去的,战争中抢人的情况也一直下去。比如诸葛亮一伐迁徙数千人回蜀;姜维在"襄武之战"的胜利后迁徙三县人口回蜀;至于曹魏与东吴之间,互相强制性迁民的情况已经成为日常。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8)

另外不仅仅是魏、蜀、吴彼此的抢人,各个政权的内部也有强制迁民。往往发生在平定叛乱的时候。比如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叛乱;邓芝平定涪陵叛乱;诸葛恪征服丹阳山越等等。这些原本不太受控制的人口,在经过武力上的征服后,被吸收、分化、迁移,成为各个政权的兵源和劳动力。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9)

大量人口迁徙对军阀混战形势带来的影响

大量人口迁徙,是受到了军阀混战的影响。而大量人口迁徙的情况,反过来又对军阀混战的形势造成影响。当然人口迁徙从更宏观的角度上有更深远的影响,比如促成民族融合,促成南方发展等影响。但是小编的能力不足以论述这种观点,所以小编仅聊一聊他们对各军阀的影响。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10)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各军阀的实力。上述内容已经说明了人口对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一个军阀治下的人口当然能够直接决定他的强弱。举一个例子:在《魏略》中记载,曹操平定河北的时候,刘备驻军在樊城,军队不过数千人。诸葛亮主动到刘备这里,让刘备建议刘表调查荆州的流民和隐户,"备从其计,故众遂强。"虽然《魏略》记载不太可信,但是这个道理是没有毛病的。另外流入某地的名士也会给当地造成"品牌效应"。管宁流入到辽东地区,就有跟从者与管宁共居。公孙度因此对管宁非常礼遇。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11)

另外数量庞大的流民也可能对某一地区或某个军阀造成剧变。比如高达百万的青州黄巾流入兖州,他们杀死兖州刺史刘岱,就给曹操趁虚而入的机会。不久后曹操击败青州黄巾,获得了大量的兵源和劳动力,在实力上提升了一大截;再比如说上文提到的关中、南阳流入益州的流民,他们就是蜀汉政治集团之一——东州集团的前身。这些流民先是被刘焉吸收为嫡系力量,组成用于对抗、打压益州本土豪强的"东州士";等到"益州之战"中又成建制地投降刘备,获取比较高的政治地位。

饥荒时期的土地(乱世当中的惨状)(12)

总而言之,汉末乱世的波动巨大,不仅平民百姓,就算是名士豪强都难以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战争的波动。背井离乡到更安稳的地方求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另外各军阀之间在抢夺地盘的同时,也把眼光投向地盘上的人口,在战争中强制迁民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量的流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各军阀的强弱,成为各军阀发展的资本和养分。他们也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的重要一环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