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逐年增加,放疗手段得普遍的应用,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不可忽视。

化疗会导致腹泻肚子痛吗(化疗后出现腹痛)(1)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及腹膜后肿瘤接受放疗时常见的放射性损伤,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阶段,以结直肠多见,发生率约为5%~13%。临床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次增多、黏液脓血,若病情迁延不愈者甚至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危重证候。

此外,因炎症波及范围和病变程度不一及反射性损伤的特殊性,其治疗难度大且疗效不一,甚至部分患者只能对症治疗贫血、感染、营养障碍等并发症。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化疗会导致腹泻肚子痛吗(化疗后出现腹痛)(2)

近年来研究资料显示,中医药综合治疗手段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放射性肠炎由肿瘤放疗引起,加之手术、化疗等攻伐性治疗,正气损伤益甚,本病病位在肠,火毒损伤肠络为主要病机,脾胃虚损为根本,总属虚实夹杂。

由于患者在行放疗之前已存在恶性肿瘤,正气已虚,阴阳失调。放射线乃火毒之邪,自外而内,患者经放射线治疗后,火热毒邪直犯肠腑,湿热之邪壅滞其间,气血与之相搏结,日久成瘀,肠道传导功能失常,同时肿瘤患者素体亏虚,脾胃功能受损,运化无能,水湿内生,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发为本病。

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时秉承病证结合的原则,以清热适度,顾护脾胃;活血化瘀,兼顾气血;寒热相制、攻补合宜为治则。临证中根据放射性肠炎的具体表现,以整体观念指导局部治疗,辨别邪正消长平衡关系,衡量扶正与攻邪的缓急力度,方从法出、法随证立,随证加减,灵活变通,可以达到良好疗效。

化疗会导致腹泻肚子痛吗(化疗后出现腹痛)(3)

病例分享

患者景先生,62岁,2016年11月查肠镜:距肛缘10cm直肠见一约4.0cm×4.5cm“菜花”样隆起肿物,确诊直肠中分化腺癌,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期cT3N2M1,无手术指征,行局部放疗,后行4周期化疗,放化疗结束后,景先生因为感觉乏力,精神状态差,同时出现了里急后重的症状,遂决定寻求中医治疗。

症见:精神差,乏力,里急后重,大便稀溏,日行10余次,纳眠差,舌红紫,苔薄,脉弦滑。西医诊断:直肠腺癌Ⅳ期;中医诊断:肠蕈,辨证:脾胃亏虚,痰湿瘀阻。治则:健脾化痰,祛瘀散结。处方:陈皮、清半夏、茯苓、山药、白术、生地黄、牡丹皮、络石藤、红藤、炙甘草等药材。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7剂后患者排便坠胀感减轻,大便稀,日2~3次,食欲增强。原方14剂,煎服法同前,患者服药后大便成形,每日1~2次,症状缓解。

二诊(2017年12月15日):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6月余后出现黏液脓血便,予止血处理未见缓解,行肠镜示:直肠黏膜水肿,弥漫广泛充血,部分肠壁被覆脓苔,诊断为放射性肠炎。

化疗会导致腹泻肚子痛吗(化疗后出现腹痛)(4)

症见:烦躁不安,头晕乏力,面色少华,腹痛,黏液脓血便,偶有直下鲜血,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10次,肛门坠胀、烧灼感明显,口干,纳眠差,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西医诊断:放射性肠炎;中医诊断:便血,辨证:热毒伤络,气血两虚。治则:清热解毒,补气养血。处方以黄连解毒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炒栀子、当归、黄芪、吴茱萸、等药材,共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腹痛改善,便血明显减少,肛门坠胀、灼热感消失,病情稳定,原方继续口服1个月巩固治疗,煎服法同前,诸症明显减轻,之后一直随诊,随证加减,病情稳定。

化疗会导致腹泻肚子痛吗(化疗后出现腹痛)(5)

按:本病与基础肿瘤疾病相关,加之放射线之火毒损伤肠腑血络,攻伐无度,正气衰惫,邪热不息。该患者一诊时为放化疗已结束,邪实为主,又兼正气虚损,实中夹虚,治疗当攻邪为主,辅以扶正,痰瘀并治,以二陈汤为基础方,诸药配伍标本兼顾,散收相合,补不助邪,散不伤正。二诊患者放射性肠炎诊断明确,火毒充斥三焦,下焦为甚,上扰神明,下迫大肠,故以黄连解毒汤为基础方,苦寒直折,泻火解毒。治疗后患者现病情稳定,放射性肠炎症状基本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