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门艺术,线上聊天的时候多打一个“啊”“啦”“呀”,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然而,这种主动缓解尴尬、增加沟通效率的行为,却被视为“讨好”,蒙上了贬义的阴影。

1

互联网造词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最近,很多网友都在讨论“文字讨好症”。

究竟何为“文字讨好症”?

聊天怎么增加问句(聊天加语气词的人)(1)

从引起热议的博文来看,它指的是人们线上聊天时的一种调整文字的行为,比如把“来了”说成“来啦”、“好的”说成“好哒”、“收到”说成“收到了哟”。通常是在句子的末尾添加语气词,便于向阅读者传达一种积极的情绪信号。

有网友表示“症状完全吻合”,看这乙里乙气的样子,这不就是天天说“好呀”“辛苦啦”“麻烦了哟”的自己吗?

而潮姐对于这个词则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怎么又在随便给一些行为贴标签?

2

有数据显示,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其中,55.2%的用户会平均每天打开10次以上。

线上聊天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使用语气助词是聊天过程中的标配。

尽管字面意思大家都看得懂,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字词也延展出了别的含义。

就比如“呵呵”,原本就是笑声的拟声词,表示自己开心,后来不知怎地,大家都对“呵呵”一词较反感,觉得它带有嘲讽、无语的意味,甚至有“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的段子流传。

聊天怎么增加问句(聊天加语气词的人)(2)

有的人精心调整,是为了降低风险。如果因为自己的语气不到位而造成“呵呵”这样的极端误会,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的人斟酌字句,是“委曲求全”。本来一个“嗯”字就能解决的事,因为害怕被别人认为态度冷淡,只好多打几个字“嗯嗯,好哒”。看着自己在工作群里修饰过的话语,难免感觉缺少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真诚与惬意,甚至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自己。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文字讨好症”带来的正是一种强烈的共鸣感。

但“确诊”又能怎样呢?抱团只能带来片刻的温暖,这个诊断并不能帮助使用者找回“迷失的自我”,只会带来更深层次的自责与怀疑——“我怎么这么卑微?”

“文字讨好症”这五个字,其实无比沉重。

3

其实,调整文字不叫“讨好”,也并不“卑微”。

不要把所有喜欢用可爱表情、说话加“啦”“哈”“呀”的人都归位在“讨好”。这种表达习惯只是虚拟社交平台上必要且常见的礼貌辅助表达手段罢了。

聊天怎么增加问句(聊天加语气词的人)(3)

聊天的方式有很多种,添加语气助词绝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沟通技巧之一。

面对面交流有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语气词“哟哇啊”来做辅助,而纯文字的对话就比较缺少温度。

恰当地使用语气助词,可以缓解线上聊天过程中所产生的尴尬氛围,向对象直观传递出你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沟通。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修辞艺术,语言的实力也在于修辞艺术。能聊、会聊的人显然是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