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1)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2)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3)

今天这个话题在中国的伦理观里面,有点敏感,甚至很叛逆。

但根据我的观察,它非常真实。

我接触到的同龄女生,或者比我年纪略小的女生里面,讨厌,至少不满意自己的父亲,绝对不是个例。

这也不是我用身边揣测世界,看看整个网络环境,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对原生家庭不满,控诉,也是普遍现象。

客观地说,我们这代人的原生家庭,大部分还是由男人来担任一家之主,原生家庭的问题,大概率逃不开父亲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主要责任都在父亲。

我也在豆瓣,微博上看过不少女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父亲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有个女生到30岁还不肯结婚,因为从小看到父亲出轨,家暴,毫无家庭责任感: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4)

她说,谁都有资格劝我结婚,唯独你这个父亲没有。

还有个20岁的女生和父母讨论唐山事件,父亲一开始就武断地下定论,被打的女生有问题,“不是正常人”。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5)

坚持受害者有罪论,指责女儿的三观不正。

女生觉得聊不下去想回房间,却被从背后拽着头发,在地上拖行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6)

“半个头皮都是疼的,左侧头皮肿起来,头发被拽掉不少,胳膊擦破皮,腿磕青了。”

而父亲还坚持认为,拽头发根本不算打她。

我朋友圈还有个专门为女性做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在父亲节当天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细节: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7)

“我经常需要扮演来访者的父亲,对女儿们道歉。”

“某位学员一辈子都没有叫过‘爸爸’,到死都没有。”

更不要说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女生的择偶标准,首先就得是“我爸这样的不行”——前天我的B站视频里就有这么一个: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8)

你可以坚持认为这是少数(事实上并不是,看看这触目惊心的点赞量),大部分父亲还是好的,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有大量出生于80到90年代的女儿,对出生于50到70年代的父亲颇有微词,都是事实。

这届父女关系空前紧张,背后的原因是很多样的,包括社会文化的变革导致女性可以发声,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挑战父母的权威,对原生家庭进行反思等等。

但绕不开的是,上一辈男人,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9)

年初我和我爸,以及几个他的老同学吃了顿饭,喝了几杯之后,场上有叔叔试图教育我,说的还是“你们这代人幸福,不像我们饿过肚子吃过苦”这套话。

但我爸打断了他,说你不能这么比,他们这一代想赚钱,其实比我们难多了。

我家里是做小生意的,有段时间也赚过一点小钱,我一直觉得是我爸有商业头脑。

但是疫情以来,他时常告诉我,他不过是赶上了80年代赚钱最容易的时候——到处都是风口,到处都是商机,只要肯吃点苦,多少都能赚到点钱。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代有大量的“暴发户”,他们赚钱,三分靠努力,七分凭运气。

即便是没有凭自己赚到钱的男人,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且极度重男轻女的年代,多半也能坐拥全家的资源。

唯一受教育的机会一定是给儿子的,最多的财产也是给儿子的。

我说这些是想表达什么?

首先,50到70年代出生的男人,他们成年之后想要过上还不错的生活,是相对容易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容易”,一方面沾了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还有个隐藏的另一方面,是他们真正享受到了性别红利。

那个时候,虽然妇女也顶半边天,也能参与社会劳动,但女人想赚钱,绝对比现在难得多。

而且从观念上看,那一代女性还是被“相夫教子”的社会文化熏陶,整个社会舆论都是要求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就是要结婚生子,围着老公孩子转。

这又能说明什么?

说明那个时候,男人在赚钱这块的竞争压力根本和现在没有可比性——女性不仅基本不参与社会资源的竞争,还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后勤,给他们打辅助。

这也是为什么我爸最近几年会感慨,说看到我们才知道,他们才是没怎么吃过苦,就过上好日子的一代人。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10)

那更进一步说,这整整一代没怎么吃过苦,赚钱,成家都相对容易的男人,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最直观的,就是他们会认为这理所应当——对待生活,对待家庭,对待女性,他们很容易充满傲慢和自大,缺乏敬重和关怀。

很多女生觉得父亲在家庭里严重失职。

轻则丧偶式育儿,不做家务,对妻儿不够关心,严重点的就是出轨家暴。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

因为除了极度贫穷的光棍村,那一代男人结婚太容易了。

那时候几乎没有不婚的女性,到了年龄就要结婚,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男人很容易就能找到结婚对象。

虽然那时候结婚也有物质要求,但至少不是今天这种买房的压力,举家之力给儿子凑个彩礼钱并不难。

而且那个年代物质整体不丰富,所谓“养家”无非就是一家人吃饱穿暖,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当时赚钱的机遇本来就多,导致对那一届的大部分男人来说,“拥有家庭和后代”的成本非常低,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现象。

所以他们会尊重女性,关爱家庭吗?

当然很难。

因为从根源上说,他们就不知道娶老婆,养家是很难的,不知道女人在家庭里的付出有多么沉重和辛苦。

更不知道女人本可以不这么做,女人本可以拥有和他们平起平坐,一样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

他们只会觉得,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女人就是该结婚,该伺候老公照顾孩子,我能给家里赚钱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就该当一家之主,你们都得听我的。

可是,这正是有了女性独立意识的80后,90后女儿最痛恨的。

在女儿的眼里,她看到的父母婚姻关系是这样的:

妈妈被婚姻“困住”,一辈子牺牲奉献,没有自我,被消磨得失去了一个女人应有的光彩,变成唠叨,世俗,琐碎的“中年妇女”。

爸爸则是困住她的那根锁链,在家庭生活中他往往隐形,家务不做,也不提供温情,好一点的能当个经济支柱,更差一点的明明赚不来多少钱,还要摆大家长的谱,对妻子儿女窝里横。

哪个女儿会喜欢这样的父亲?

再往下想,哪个女儿又愿意重复这样的婚姻,找一个和父亲一样的男人,变成另一个母亲?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11)

这也是我们当下看到的,年轻女生不想结婚,因为觉得婚姻“没有用”,甚至对女生弊大于利。

她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最初的最初,就是观摩了父母的婚姻。

如她们所说,原生家庭给她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不嫁给父亲这样的男人,不做母亲这样的女人,不生育自己这样的子女。

她们恨不得把这个糟糕的家庭,连同自己,一起从世界上抹杀掉。

当然,我写这些并不是说50到70后就没有好男人,没有好丈夫,好父亲——事实上我自己的父亲就还不错,我的原生家庭也比较幸福。

我只是在试图理解那些怨恨,厌恶,回避自己父亲的女生,并且在探索那一代男性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愈发地能够认同这些女生的情绪。

我希望的是能以此自勉,如果未来我也为人父,尤其是我要是有个女儿,不希望她眼里的我也是这么面目可憎。

就像是我看到的一条微博所说,有些父亲存在的唯一意义,是从侧面成为了女儿的女性主义启蒙者。

你会怎么做父亲嫌弃女儿矮(灵魂拷问作为女儿)(12)

讽刺的是,这条评论转发都极高的微博,正是发表于父亲节当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