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3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诸侯争霸持续了数百年,社会动荡不断;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与诸侯争霸相伴而生的百家争鸣也延续了数百年;丰富的思想和主张活跃在刀光剑影中,铸就了华夏文明又一个黄金时期。

庄子,名周,字子休,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至286年,享年86岁,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学说,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的思想体系尊称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发展历程(庄子文化之源庄子之谜)(1)

庄子的代表作《庄子》,留存于世的只有33篇,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庄子》一书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文学和美学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唐玄宗天宝初年,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作《庄子》为《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的发展历程(庄子文化之源庄子之谜)(2)

庄子的发展历程(庄子文化之源庄子之谜)(3)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语言幽默,文字犀利,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庄子是人类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思想家,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深刻,远远超过中国同时代的任何一位思想家。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充盈智慧,历经2000多年,至今仍洋溢着鲜活的现实意义;庄子思想,云遮雾罩,古今中外众多学者潜心钻研,至今难以被完全认识。然而由于史料阙如,人们对庄子的身世更是莫衷一是,这便给古今中外关注他的学者留下了研究课题。

那么,庄子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史记·庄子传》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这15个字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关庄子身世的最权威的记录。其它史料虽然也提到庄子,但都是基于这15个字的解释和补充。《史记》说,庄子是蒙人,显然蒙不是庄子国属,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从来就没有叫蒙的诸侯国,蒙应该是一个地名或者区域的名称。

那么,庄子到底是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的人呢?

关于庄子国属的争论,由来已久,存在多种说法。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有两种,楚人说和宋人说。楚人说源自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后世一些学者认为,楚庄王的后裔以他谥号姓,形成了楚国的庄氏家族,庄子的祖上就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后因吴起在楚国变法,庄子的祖上联合贵族抗拒吴起,遭到镇压,为躲避灾祸,庄氏家族的一支移居宋国蒙地。这一说法虽然无法考证,但肯定了庄子生长在宋国。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张松辉教授在他的《庄子研究》一书说,庄子是不是楚国人,在他的著作《庄子》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庄子·乐至》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庄子之楚,风空髑髅(独楼),髐(消)然有形,撽(翘)以马捶,因而问之。”如果庄子是楚国人,那么他到楚国去,就是回国,应该说是“庄子反于楚”,而不应该说是“庄子之楚”。孔子不是楚国人,所以当他去楚国时,《庄子》总是说“孔子之楚”,而当某人从他国回到故国时,《庄子》则用“反于”或者“反”,如《庄子·列御寇》记载“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反于宋。”

张松辉教授进一步论证说,《韩非子·难三》中有这样一段话:“故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引用庄子的话,并明确是宋人说的。韩非子之所以说庄子是宋国人,因为他的老师是荀子。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一语中的,可见他对庄子十分了解。荀子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13至 238年,他年轻的时候,庄子还在世。因此,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关于庄子的表述应该是可信的;更何况庄子去世后6年,韩非子出生,他与庄子生活的年代相近,作为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出现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不大。

张松辉教授还根据《庄子》一书提到的庄子活动的地点,绘制了一张庄子活动区域图:

1、商太宰向庄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发生地商丘;

2、庄子濮水垂钓、拒绝为相邀请,发生地濮水;

3、庄子去魏国拜访惠施,发生地开封;

4、庄子与惠施濠上观鱼,发生地安徽凤阳;

5、庄子去楚国,发生地淮河和长江流域;

6、庄子去见魏王,发生地开封;

7、庄子去见鲁哀公,发生地曲阜;

8、庄子去劝说赵王,发生地邯郸;

9、曹商出使秦国返回宋国,到庄子处炫耀,发生地宋国;

10、有人得到宋王赏赐后,到庄子面前显摆,发生地宋国;

11、庄子弃鱼的故事,发生地商丘东北。

庄子的发展历程(庄子文化之源庄子之谜)(4)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交通不发达的先秦时期,庄子作为一名隐士,他的活动范围南到淮河、长江流域,北至邯郸,东至曲阜,西到大梁,向东南西北呈椭圆形展开,那么,这个椭圆的中心区域,很有可能就是庄子的故国、故里之所在。宋国正位于这个椭圆的中心。这似乎也佐证了庄子是宋国人。

但如果宋国没有叫蒙的地方,庄子是宋人的说法也很难令人信服。

那么,宋国到底有没有叫蒙的地方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宋国的由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将当时沦为奴隶的商朝贵族微子启封为公爵,到宋地建立公国。宋地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及周边地区,这也是商朝的发祥地。由于宋国君主是商朝王室后裔,所以宋国沿用商制和商地名。

据《汉书·地理志》和王国维的《观堂集林·说亳》等文献记载,商汤灭夏后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后称南亳,位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亳”是“高”和“宅”字的组合,代表都城尊贵的地位。西晋学者皇甫谧(秘)的《帝王世纪》记载:“蒙为北亳,即蒙亳,汤所盟地。”意思是说,商汤把灭夏时与各部族会盟地方称“蒙”,后称北亳,位于今商丘以北的曹县、定陶一带。蒙是“商汤革命”的发祥地,用“草”和“家”字的组合,一些学者认为,“蒙”字强调商部族的祖先是游牧部落;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商汤会盟,因为“蒙”与“盟”同音,兼有启蒙之意;另有文献记载,商汤和几位先王死后葬在蒙地。无论这些说法是否正确,但宋国有蒙这个地方似乎可以肯定。公元前1600年,商汤将都城西迁至今河南偃师县附近,称西亳。公元前132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县小屯庄。殷也叫北蒙,是相对商丘之北、商汤时期的蒙而言,可见“蒙”字在商文化中十分神圣。

虽然有关蒙的文献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发现,自商汤命名蒙地之后,蒙的概念越来越大。商朝初年,蒙也许是个地名,到了盘庚迁都殷或者北蒙后,对于商朝人来说,蒙已经是一个神圣的区域,而到了先秦时期,蒙成为商丘以北广大地区总称,既不是地名,也不是行政建置单位,就如同今天的冀、鲁、豫等这样的区域简称。

由此可见,宋国不仅有叫蒙的地区,还是著名圣地,甚至可以说是宋的代名词,宋即蒙,蒙即宋。这也许就是《史记》只提庄子是蒙人,而不提宋的原因,因为对公元前学的者来说,把庄子写成宋蒙人,就如同今天把一个河北人说成河北冀人一样可笑。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秦对域名的约定俗成,已不为后人所知,就如同今天的许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州在哪里一样。

如果说庄子是宋国人,那么,他的身世又是怎样的呢?

当代学者张松辉教授在他的《庄子研究》一书中,对庄子的身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虽然历史文献关于庄子身世的资料很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庄子不可能是平民出身,理由有二:

一、在先秦时期,一个出身平民的人,不可能像庄子那样掌握如此丰富的文化知识,也不可能具备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更不可写出像《庄子》这样的鸿篇巨著。

二、在先秦时期,一个出身平民的人,不可能像庄子那样与当时的贵族,如商太宰荡、魏相惠施等人,以平等的姿态交往,也没有资格去向监河侯这样的贵族借粮,至于被楚王聘请为相的可能性,在贵族政治盛行的楚国,更是微乎其微。

张松辉教授强调,庄子虽然是贵族,但不可能是一个地位显赫、握有实权的贵族,《庄子》书中对庄子贫穷生活的描写,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庄子是一位没落贵族。至于没落到什么程度,也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曾经靠织草鞋为生。说庄子以织草鞋为生,是对《庄子》一段原文的误解。宋人曹商出使秦国大获成功,回到宋国后见到庄子十分得意,“夫处穷闾(驴)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序)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曹商的意思是,过去“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序)者”,是自己的短处;“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这是自己的长处。因此,曾经靠织草鞋为生,是曹商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描述,而不是指庄子。

前面我们提到,从宋代开始,很多学者推测庄子的先祖是楚庄王后裔的一支,是有道理的,但推测毕竟是推测,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至于说楚国有庄氏,其实宋国也有庄氏,而且宋国的庄氏家族还是名符其实的公族。《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前710年,重臣华督杀了宋殇公,从郑国迎立宋穆公的儿子庄公即位。宋庄公在位19年去世。春秋时期著名的宋襄公就是宋庄公的孙子。辅佐宋襄公的大司马公孙固是襄公的堂弟,也是宋庄公的孙子。与宋襄公相比,公孙固文化造诣很深,不仅政治智慧突出,外交能力超群,而且宋襄公在做出重大决策时要是采纳他建议,宋国绝不会沦为二流国家。

庄子的发展历程(庄子文化之源庄子之谜)(5)

张松辉教授认为,先秦时期,王室后代以先祖谥号为姓的情况十分普遍,宋国的庄氏家族很有可能始于公孙固,因为在宋庄公的子孙中,公孙固的学识和文化素养十分突出,他能够熟练地引用古代名篇为自己的政论助力。庄子出生在这样有文化传承的家族,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才会顺理成章。

公元前609年,宋文公时,“武、穆、戴、庄、桓之族”发动叛乱,所谓“武、穆、戴、庄、桓之族”,是指此前的宋武公、宋穆公、宋庄公、宋桓公的后裔发动叛乱。可见,这个时期的庄氏家族依然是一个比较有势力、能够影响宋国政局的家族。张松辉教授推测,庄子应该就是“武、穆、戴、庄、桓之族”中庄氏家族的后代。后来,宋文公平定了五族叛乱,再加上庄氏后裔与王室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到了庄子时代,庄氏家庭成员只有贵族名誉,不在担任要职,有的甚至成为平民。

我们虽然没有找到证据证明庄子是宋庄公的后裔,但外围的证据已经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链条:庄子是宋国人——没落的贵族——宋国有一个没落的庄氏贵族——这个庄氏贵族比较重视文化,于是,我们说,庄子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庄氏家庭最早肯定是居住在都城里的,随着家族的没落,庄子的近代祖先,已经流落于民间,定居在都城以外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蒙。于是《史记》上说,庄子者,蒙人也。结合我们前面的论证,可以断定,庄子故里、为吏的漆园、垂钓的濮水、隐居的南华都应该在蒙这个区域内。也就是说,在那个被确定为庄子所在的蒙地,要找到漆园、濮水和南华存在过的证据,否则,此蒙非彼蒙,不足以令人信服。

庄子的发展历程(庄子文化之源庄子之谜)(6)

目前,我国有三个地方,声称是庄子故里:一是安徽蒙城,二是河南民权,三是山东东明。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是两个地方,因为河南民权和山东东明相距很近,都在商丘西北百公里的范围内,虽然现在的行政区划分属于两个省管辖,但在先秦时期属于一个地区。

张松辉教授认为,庄子故里在商丘以北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这一带不仅是宋国的固有领土,还有文献证明庄子时代确实叫蒙。有学者对山东东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属宋国提出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那个时期诸侯国争端不断,领土变化频繁,各国版图成了国家强弱的晴雨表。宋国自春秋以来,既失故土,也占新地,领土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现在,我们探讨与庄子生活的时代有关的几次领土变化。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为争夺霸主地位,与楚国进行了著名的“泓水之战”,结果失利,宋国不仅丧失了南部大片领土,宋襄公本人受了伤,于次年去世。

宋襄公去世6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32年,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国都城商丘,宋国重臣公孙固到晋国搬救兵,晋国出兵救宋,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战争的结果是,晋文公以弱胜强,大败楚军。晋文公顺理成章地登上新霸主宝座;宋国不仅收复了被楚国占领的全部领土,还从曹、卫收回了大部分故土。

“城濮之战”后,宋国疆域,如果用今天的地名表述,就是北到山东东明,南到安徽宿县,东至江苏徐州,西到河南兰考。

公元前487年,宋景公虏杀了曹国君,吞并了曹国,版图再次发生变化。随后的几百年中,虽然宋国领土有所变化,但没有重大变化。

庄子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69至286年,这个时期,今天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都在宋国的版图内。

公元前333年,也就是庄子36岁的时候,宋康王即位,迁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他对内修王政,讲仁义,对外发展武力,连续击败齐、魏、楚,并灭掉滕国,宋国再次强大起来,然而这是回光返照式,从此,宋康王沉湎享乐,暴政不断。公元前286年,齐愍王发兵攻宋,宋国亡。

梳理历史资料,是为了让我们在文献与现实中找到一条正确的研究方向。如果我们研究庄子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庄子生前的活动区域蒙,也就是今天的鲁西豫东的交界地带,就应该有庄子文化遗迹出现,至少民间也应该有口口相传的线索。

庄子的发展历程(庄子文化之源庄子之谜)(7)

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正确的,在我们圈定的地区,除了河南民权,近年来,山东东明在整理和发掘庄子文化遗存的过程,获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发现。

那么,在山东东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下期节目,美丽中华行将带您走进东明,寻觅庄子足迹,探索庄子文化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