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要做钉子户(钉子户合不合法)(1)

“钉子户”这个词语属于拆迁领域,特指那些被征地时拒不搬走的居民,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往往给他们贴上“固执”的标签,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钉子户们过于固执,而是因为拆迁方给出的安置补偿条件太过苛刻,这才使被拆迁人不愿意搬迁。

对于“钉子户”的问题,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合法,只有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中认定该问题。在生活中,常见的“钉子户”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违章建筑中的“钉子户”

当事人在建设房屋时,应在市政部门规划的范围内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批,获得建设房屋的许可证之后方可动工,完工之后,应依法登记房屋。

依照我国的《物权法》和行政法规定,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建设而成的房屋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当事人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权。因此,建筑一旦被认定为违章建筑,除非行政机关有相关的违法行为,当事人就不能阻止其实施强制程序。这种情况下的“钉子户”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第二种,房屋拆迁中的“钉子户”

首先是非法房屋拆迁,针对非法拆迁,当事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或者是行政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遇到拆迁人不合法行为的时候。当事人可以不迁离自己的房屋。这样就是一个合法的“钉子户”。

若拆迁行为合法,则应与对方积极的协商,在法定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要求。其次是针对合法的房屋拆迁,如果“钉子户”漫天要价的话,导致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拆迁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程序,法院可能会因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当事人不搬离,理由不合法,不成立,而要求“钉子户”搬离,同时在法定的范围内给予相应的补偿。

一般来说,被拆迁人成为钉子户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拆迁方的补偿确实不合理,双方协商不积极,最终在没有采取强制手段的前提下,被拆迁人成为了钉子户;而另一种情况就是被拆迁人狮子大张口,拆迁方自然也不同意,从而导致成为钉子户。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被拆迁人而言,充当钉子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拆迁双方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首选之道。

对拆迁户来说,能公平合理地拿到补偿才是重点,如果您面临类似的情况,或就补偿问题一直和拆迁方达不成一致,就请尽早启动法律途径维权,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律师建议此类案件被征收人应当首先提起复议程序为佳,而不要直接提起诉讼。

如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对安置补偿有异议,可以怎么做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征收人可以在收到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决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房子被强拆,要在知道强拆之日的6个月内提起诉讼。北京楹庭律师事务所案件分析部,遇到疑难案件可免费分析。如果您没有与该主管部门协商好补偿条件,可以咨询征地拆迁律师,或者请律师介入,运用法律知识与主管部门协商谈判,争取获得公平、满意的补偿。

本文法律知识并不代表其法律建议,如遇同类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