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三英大战吕布故事图文(三国演义五大虚构桥段)(1)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各种各样的计谋遍布全书。但由于是“演义”,定是小说戏说的成分多,自然不像《三国志》那样尊重历史史实,并有权威出处或可靠佐证。

《三国演义》里有不少家喻户晓的桥段都是虚构的,那是作者为了让文章跌宕起伏好看,让人物更加丰满,这也是《三国演义》魅力所在。

虚构一:曹操献刀杀董卓

曹操假意献宝刀给董卓,欲杀董卓于病榻上。不想被识破,变成了真的献宝刀,最后逃亡而去。这是《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正史上可没有曹操刺杀董卓这一幕。

真实的历史是,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董高官厚禄待他),不辞而别,逃归乡里,曹父资助,招募乡勇,拉起了自己的“曹家军”原始班底开始了讨伐董卓,鼎定天下的历程。

真正刺杀的是一位叫做伍孚的校尉军官,他对汉朝忠心不二,对董卓专权残害忠良不满,所以假意支持并接近董卓。在拜会董卓离开送他时,伍孚突然从怀中拔刀行刺,结果被董卓躲闪过去。结局自然是,董卓叫来卫士当场将伍孚杀死。

三国演义三英大战吕布故事图文(三国演义五大虚构桥段)(2)

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刺董

延伸分析与最后结论:曹操满腹韬略,拼蛮力刺杀董卓无异于同归于尽,就算成功也难免被左右卫士砍得死无全尸,像曹操这样的枭雄性格,断然不会去做。

虚构二:三英战吕布

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小说极力渲染吕布武艺绝伦,刘备、关羽、张飞不畏强敌,英勇应战。

但实际情形恐怕要让粉丝们大失所望了,因为讨董联军击退吕布时,刘备当时效力的主公公孙瓒并没有参与讨伐董卓,也就不可能有《三国演义》中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了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孙坚进兵至洛阳城下,董卓亲自引兵与孙坚交战,结果遭到孙坚重创,他留下吕布掩护,自己转守渑池和陕城。孙坚挥兵,进攻洛阳,与吕布接战,吕布最终不敌而败走,孙坚大军进入洛阳,并偶然到了汉王朝的传国玉玺。

三国演义三英大战吕布故事图文(三国演义五大虚构桥段)(3)

三英战吕布是演义中著名的桥段

那时候的公孙瓒立足于北方,拥兵数十万,加上东北那边的地理环境的优势,所以当时的公孙瓒很是令人瞩目。公孙瓒和刘备是同窗好友,曾经一起在卢植的门下求学。后来征讨董卓的时候,刘备被黄巾军所迫,便投奔已经是中郎将的公孙瓒去了。

后来公孙瓒在与袁绍的界桥之战中惨败,公元199年,公孙瓒被袁绍逼迫得杀妻儿后自杀。其部下赵云投奔刘备,刘备的实力日渐雄厚。

延伸分析与最后结论:其实吕布的战力是严重夸大的,都是为刘关张背书。真实的历史表明,吕布连孙坚都敌不过。而孙坚的儿子孙策,更有“小项羽”之称,所以孙氏家族武力值在《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是被低估的。

虚构三: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描绘成十分忠义,而且是爱看《春秋》的儒将。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假,但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三国志》记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三国演义三英大战吕布故事图文(三国演义五大虚构桥段)(4)

陆树铭老师扮演的关羽深入人心

关羽,张飞是刘备的主力部下,骨干力量,并且从刘备开始创业,整日跟随刘备周旋,不避艰险,但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而且年龄上是关羽大于刘备,刘备大于张飞。

曹操在一次征伐中击败刘备,并且擒住关羽,关羽是个人才,曹操自然想拉拢。而关羽也为了感谢曹操不杀降将保全老小之恩,在万人中干净利落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关羽因为这件功劳被封为汉寿亭侯,此后不辞而别离开曹操,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三国志》记载:“关羽亡归先主。”就是说关羽逃跑了,关羽走后,左右欲追,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到此,这个事情就结束了。

延伸分析与最后结论:曹操的下令不许拦截为难关羽(主观意愿),也就不存在过五关斩六将了。而且仅凭关羽当时的逃亡力量(估计也就十多人,还有老小),怎么能攻下五个城池(客观敌人实力),还能轻而易举杀掉守城主官?这不符合逻辑。

这是后人为了彪炳关羽的义气心志,而捏造的情节,也更凸显关羽的战力罢了。

虚构四:关羽放走曹操?

三国演义三英大战吕布故事图文(三国演义五大虚构桥段)(5)

华容道泥泞狭小,却救了曹操一命

又是关羽,似乎《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虚构特别多。华容道上关羽放曹操的说法完全是演义,不是历史。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

《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云: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记录非常简单,没有华容道这一出。历史上,关羽在赤壁之战中,更大的作用是在战后跟随刘备收复镇守江南诸郡,镇守襄阳,驻守江北。

真实的历史是,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 但曹操没有遇到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当曹操的军队通过去之后,刘备才放火准备追击,但已经迟了。

延伸分析与最后结论: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是曹操强大,孙刘弱小,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在赤壁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所以,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

虚构五:空城计

面对十五万魏国大军,没有一兵一卒,照样强装镇定,笑容可掬,随便焚香弹琴,活生生把人家司马懿给吓回去。空城计是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最为空前绝后的计策,是 神来之笔!

但可惜,这也是虚构!因为根据史料对比,街亭之战时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人在今陕西安康县)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今河南南阳宛城区),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安康南阳相距近千里,何谈空城计?

三国演义三英大战吕布故事图文(三国演义五大虚构桥段)(6)

电视剧中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三英大战吕布故事图文(三国演义五大虚构桥段)(7)

汉中与南阳相距近千里,司马懿和诸葛亮天各一方

就算按照演义的军事对比,魏军有十五万,诸葛亮自身有兵二千五百名,另二千五百名蜀兵暂出,而关兴和张苞各领三千,这里就已经有一万一千名了,此外还有张翼、姜维及马岱的兵马未计算其中,若是再把街亭战场的王平、魏延、高翔、申耽及申仪等残军计入,还有赵云及邓芝的箕谷疑军合并计算,恐怕兵马不见得少(凑个三五万不成问题)。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也就是蜀军人数不少。若是司马懿大军以多欺少,又何须在意区区万名蜀兵呢?

延伸分析与最后结论:空城计应该是来自赵云的空营计,北宋《太平广记》在第191卷《骁勇》中有一则赵云“空营计”故事:蜀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容雄伟。居刘备前锋,为曹公所围,乃大开门,偃旗鼓。曹公引去,疑有伏兵。云于后射之,公军大骇,死者甚多。备明日自来,视昨日战处,曰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出《赵云别传》)

查看陈寿著、裴松之注的《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发现裴松之注中也引用了《赵云别传》的上列文字。裴松之(372~451)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可以认为赵云的这一事迹还是真实可信的。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他将赵云的兵法妙用移植到了诸葛亮身上,无非是想美化诸葛亮的智慧,吓退司马懿,让小说更加有戏剧性可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