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赵高简介(大秦帝国的掘墓人)(1)

大秦赵高简介(大秦帝国的掘墓人)(2)

他是一个把学霸,勤学苦读,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他精通律法,巧舌如簧,获罪反说的嬴政不但赦免了他,还让他官复原职。

他还是书法造诣极高,与程邈、李斯齐名,堪称秦朝的书法大家。

他还是秦帝国的葬送者,更是千古的罪人。被后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把持朝纲,“指鹿为马”,恶贯满盈,结局是被车裂而死。

他就是秦朝最后一任丞相,臭名昭著被世人唾弃的赵高。

赵高从一名小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那么他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呢?我们先从他的出身说起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实际上赵高这个人,在正史上是没有个人传记的。他的所有事迹,都只能秦始皇、李斯、蒙恬等人的史记传记当中,窥探一二及。再加上秦朝太过久远,很多相关的史料记载,早已遗失。这就导致我们今天对于赵高早年经历,并不是太过了解。

在很多历史剧中,最近看的历史大剧《大秦赋种》赵高都被塑造成一个太监的模样,但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很有可能不是太监,而是一个正常人。史书上记载,赵高是隐宫,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太监。但这是过去的说法,很有可能是一种误解。首先隐官可能字面意思误记,后人理解成就是宦官。根据考古最新发现,隐官在秦朝当时是指犯罪官员的后代。还有一件事,若赵高是太监的话,那赵高怎么会有女儿,不仅有女儿还有妻子、小妾等,当然,赵高的这些亲人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赵高却有个女婿,这却是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这个女婿名叫阎乐。

据史料记载,赵高是赵国王室的姓氏,赵高的父亲是赵国王室的远亲。历经动荡,他的父亲沦落到在秦国做了一个小官吏。母亲犯了罪,被收为了奴婢。刑满释放后就在特定的劳动场所隐宫工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劳改所的意思。赵高的母亲在此期间,生下了赵高,以及其他多个子女。

赵高及其兄弟从小在宫中服役,身份介于庶人和奴隶之前,没少受人欺凌,社会地位极低。

家庭的破败父母、兄弟以及赵高本人的不幸遭遇,对赵高不仅是一种残酷的精神打击,而且经常刺激着他,使他内心翻腾着仇恨和报复的怒火。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由于父亲是本就是管法官吏,也是严格 要求子女的人。赵高兄弟从小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读写和法律, 打下了相当扎实的文化基础。

二十三岁的他参加选拔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中,进入秦王宫廷,担当尚书卒时,直接在秦王身边从事文秘工作。

进入秦宫中,赵高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才能。秦帝国是实用主义的法治国家,书法识字是用来修习行政文书和刑律狱法的工具。

在复杂而严格的秦国法治体系中,赵高不仅是堪称精通法律的专才,而且书法一流。除丞相李斯外无人能及。凭借超凡的才能,秦王嬴政亲自选拔赵高,任命他为中车府令负责皇帝的马匹管理和出行随将。此外,赵高还有一个身份叫行符玺事,符是兵符,玺是玉玺。

赵高一方面管理皇帝的车队,另一方面管理兵符和玉玺这两样东西,可见这样重要的物件在赵高手里。其深得嬴政信任。

赵高心里明白自己虽然受始皇器重,但毕竟是近臣,手中的权利都是皇帝给的。

可这始皇帝晚年一天天痴迷炼丹,长生不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说不定那天就会撑不住死了自己又依靠谁?。他深知自己需要找到一股政治势力,来应对始皇不在以后的打算。

很快历史就给他就找到了一个机会,因为其出类拔萃的才能,秦始皇把自己很喜欢的小儿子胡亥,交由赵高当他的老师。教导胡亥大秦律法和书法文字。赵高盘算着控制年少无知的胡亥,不仅利于他的地位,更能满足他掌控朝政的私心。胡亥如果做了皇帝,赵高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领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及嬴政的小儿子胡亥等人浩浩荡荡出咸阳,开始了他生平的第五次出出行。

没想到这次出游之旅,却成了秦始皇的死亡之旅。

到达沙丘今日河北境内时,正值七月,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秦始皇突然病重。

当晚秦始皇就突然暴毙,临死前,秦始皇令中书车令兼行符玺事赵高撰写诏书给公子扶苏,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写完再命赵高盖上玉玺,将遗诏封存火速发出。随后始皇帝就归天了。

这封关系到秦帝国第一次最高权力交接的诏书,并未如秦始皇所愿顺利发出,而是被赵高私自扣留。他马上去游说这次政变的关键人物丞相李斯,因为他心里明白 ,只要李斯同意此事,就大功告成了此事。

赵高善于揣摩人心,抓住李斯贪慕权利的小心思威逼利用,终于李斯的道德防线和心理防线一起崩塌。在自己的利益与帝国利益面前,李斯选择了背叛,扶持胡亥上台的宫廷政变也就顺利实施。

三人达成共识,立即毁掉秦始皇留给扶苏的诏书,并伪造了一道给丞相李斯的遗照。册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了一封赐死扶苏的信。胡亥即位为秦二世。赵高一跃成为郎中令。

胡亥登基之后,开始穷奢极欲,胡作非为,大肆滥用民力。赵高则是借着胡亥对自己的信任,主要掌握了生杀大权,在咸阳城内大肆屠杀反对者。重臣蒙恬、蒙毅、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忠臣良将在赵高的策动下,一一被杀。

秦二世三年农历七月,在赵高的策动下,两朝老臣李斯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腰斩于咸阳闹事,并夷三族。

三天后,赵高代替李斯成为中丞相,总揽朝纲。

从此赵高位极人臣,皇帝胡亥又对他言听计从,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他蒙蔽胡亥所制造的惨案与阴谋诡计,让他每日诚惶诚恐,寝食不安。

秦二世二年的一天,长居深宫,久不坐朝的秦二世,意外的上朝,召见文武大臣朝会之时,丞相赵高使了个颜色。随后,一名侍从便牵着一头鹿上来了。赵高就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宝马良驹,特献给皇上。秦二世疑惑半天说道,丞相错了,这分明是一头鹿。赵高却说:这是一匹良马啊 秦二世非常纳闷,命群臣百官来评判,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成语,指鹿为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政治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大臣们经过这事件以后,谁也不敢再违背赵高的意志,他最终以指鹿为马的闹剧凝聚了自己当权的威严与独断。

赵高一方面致使秦朝的统治更加残暴,以致出现了刑者半道,死者日积的局面。杀民多着为忠,厉民悉者为能的黑暗局面。

人民不堪其苦,纷纷揭竿而起。另一方面,赵高又在朝廷结党营私,残杀异己,致使忠诚不对象、

就在这个时候,一场伐无道诛暴秦的农民起义以及六国旧贵族的暴动已经席卷全国。大秦王朝摇摇欲坠。

公元前207年8月。

刘邦兵逼咸阳,胡亥惊慌失措,一筹莫展。而心机深重的赵高却称病不着急。

这件重大历史事件的推进,成为赵高爬上皇位的突破口。社会大动荡。在赵高看来,这是发动政变最成熟的时机。于是私下秘密找来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商议对策。发动政变杀死了二世胡亥。

垄断朝政,谋除重臣,赵高成为历史上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以臣弑君的第一人,自认为所向披靡的赵高此刻他想要取代二世,成为皇帝。赵高仰仗着自己,也有着赵氏的血统,准备宣布登基,成为社会大动荡时期的救世主。

可就在他走上大殿,正要坐上胡亥的龙椅之时,突然大殿摇晃起来,赵高从龙椅上摔了下来,此刻的他心虚到了极点。他觉得不行,自己还当不了皇帝,最后还就当丞相吧。满朝大臣皆都低头不语,在无声的抵抗赵高此时的做法,就这样赵高临时改变主意,扶持皇族人员子婴为皇帝。

但子婴早年当公子时期,亲眼目睹了赵高的种种暴行,早就对他恨之入骨,相比又是一个傀儡皇帝自己,任由赵高听之任之,他不甘心,心里谋划着杀死这个乱臣贼人。他找来身边可信之人,经过深思熟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新皇即位需要五日斋戒方可即位,眼看五日期满,赵高派人催促子婴,但是子婴推脱不去,无奈赵高自己亲自前去,正好被埋伏在旁的刀斧手宦官韩琰手起刀落,杀死了。

恶贯满盈的赵高终于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纵观赵高一生,从沙丘政变的始作俑者到指鹿为马的篡权乱政,他的所为加速了大秦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落。

赵高死后,子婴登位,但是赵高的一系列弄权乱政的行为,已经把秦王朝的元气耗散殆尽。子婴虽年轻,富有才略,却也无回天之力,拯救危若累卵的秦王朝。

公元前206年十月,正当项羽扫荡黄河以南的秦王朝残余势力时,刘邦率兵10万经武关进军至霸上,迫降秦王子婴,秦朝灭亡。一代秦朝帝国就这样短短十五年就宣告灭亡。可悲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