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鬼才——贾平凹

作者:Veronica

贾平凹耐人寻味(识得鬼才贾平凹)(1)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实在说来,第一次领略到先生涓潺流水般的词句,是在央视栏目《朗读者》中。这档节目是由董卿主持,以各位读者的真实经历和细腻情感结合名著佳作,用诚挚动情的朗读,娓娓道来平凡中那些不平凡。看过其中几期并无太多记忆,只作休闲来看看罢了。所以往往都是挑着看,看自己感兴趣嘉宾。

那日,便点开斯琴高娃那一期,在我眼里这位老艺术家成就了很多人物,给予这些人物鲜活的生命,看其作品无不认为此角色确为此秉性,淋漓尽致之。

节目先是采访嘉宾亲身经历,以作背景铺垫。高娃老师忆起母亲抚养自己与兄妹的过往种种,选择了贾平凹先生《游戏人生》中的一则散文《写给母亲》: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高娃老师不愧为艺术国粹,声声入心,句句撩情。但,更为使我动情的是贾平凹老先生朴实无华却又处处动人的辞藻。我甚至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当时心境,怎会写的这般深入人心,明明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歌颂德夸耀母亲,仅仅是徐徐道来家常的琐事。或许也就是这看似漫不经心的诉说,处处藏满回忆的细碎,通通都躲进了那些逗号、句号…… 听罢,似乎我们有了共同的母亲,我在为母亲心疼,现实生活中我竟没有对自己母亲如此这般过。

后来,我便特地买了先生的书。

忽想起一则趣事,曾去书店看见先生的书,就不觉心想“作者:贾平凹(ao),这人名字真是有趣。”殊不知,有趣的是自己。

贾平凹(wa)先生。

翻开先生的书卷,我便似乎发现一方新世界。小女子读过的书不多,但也算有几本,读罢使我感怀的也不少,可是先生的文字瑞丽,每一句都很平实,每一句却又描写的恰到好处,生动、形象,如同一幅水墨画,或气荡回肠,或情柔细腻,且其独道的见解,处处不让人惊喜。就如先生书中写过,大意是爱读书的人,看见好作品,就像乞丐看见食物,会疯狂贪婪的占有。看到此处,我想我现在便是这个乞讨者吧。就是这样的字句,每每读罢常使人不觉发笑抑或流泪,似孩童般。

先生话语也犀利,不爽之事通通毫无保留的诉说。表达观点尖锐的作家很多,但先生笔下的嘲讽、鄙夷,毫不觉做作,这就是他,他真实的想法,不为刻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朴实的表达已然凌驾青云。

其实在读先生第一本书的时候,陷入为生活奔波的我并不知先生在文学界的地位,只是深深被其吸引。尔后,在了解了先生对于文学的贡献及其重要地位,便觉得名号什么的都是过眼云烟,有才情的人,在哪都能闪耀焯星,使人久久不忘。先生有这般才学,想必是读书万卷,细悟人生,下笔方有灵气。

读其书,识其人,此生有幸识得先生,感恩。

此上谨为个人对先生些许粗陋的见解与感悟,更多的崇敬,一字半话无法表达,只能在心中默慨……

望有更多的志同道合之士能领略到先生的文采,在书中交友。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

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贾平凹《自在独行》2017.6.29

贾平凹耐人寻味(识得鬼才贾平凹)(2)

Veronica


作者简介:Veronica,活泼可爱,人见人爱,爱运动, 爱读书,爱写作,爱自己的90后创业狗,四川凌漫广告公司CEO,擅长广告设计,创意文案,王者荣耀,欢迎一起来尬!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