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皇帝中,我们有很多人在叫法上都有不同,而且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像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而他们的继位者称为宗,像唐太宗李世民,还有宋太宗等,不仅这些,还有始祖,神宗,世祖,英宗等等,那么这些古代帝王的庙号到底有哪些讲究的呢?

帝王的庙号有哪些 古代帝王的庙号有很多(1)

始祖:对血缘始祖,始封之君的追封称号。

这个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的,自己的皇帝了,肯定是自己的祖坟冒了青烟了,怎么也得给这些祖先按一个庙号,也是对祖先的敬仰和感谢了。

太祖:通常用于开创之君。

“太祖”是庙号,只有功劳很大的皇帝才享有,比如刘邦的庙号就是“太祖”,只是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呼刘邦为“高祖”,鉴于《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就这样称呼刘邦汉高祖了。一般来说“太祖”就是开国皇帝。还有一个原因是称高祖的皇帝,是因为他已经封了他的祖先为太祖,就只能称自己为高祖了。如唐代,李渊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为了追封李渊的爷爷李虎为太祖,就只能称呼李渊为“高祖”了。

帝王的庙号有哪些 古代帝王的庙号有很多(2)

高祖:通常作为王朝的建立者。

上面讲到,高祖和太祖其实很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太祖”是庙号,而“高祖”是谥号 庙号。在宋朝之前,那些开国皇帝都喜欢把自己的祖先给追封为皇帝,太祖封过了,自己创建了新的王朝,也只能是称高祖。于是从宋辽开始,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都是始受封 始受命,全部为“太祖”,不再使用“高祖”,才结束了这种混用。

世祖:通常用于开创者和王朝承上启下者。

但是这里也有例外,像朱棣,他的庙号本来应该是明太宗,但是他的功绩够大,就改成了明成祖;还有一个就是清朝的顺治皇帝,顺治完成了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本来应该称为清世宗的,所以后来就改为了清世祖。

烈祖:王朝开创者或复兴国家的君主。

多指建功立业的祖先,像汉昭烈帝刘备,曹魏烈祖曹睿。

帝王的庙号有哪些 古代帝王的庙号有很多(3)

太宗:通常用于本朝第二位重要的皇帝。

都说是“祖有功,宗有德”,一般在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都是太宗,就连明成祖朱棣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明太宗,因为后来嘉靖皇帝的骚操作才变成了明成祖。

世宗:通常用于世系转移或广大之主。

历史上称得上世宗的有名的几个,像周世宗柴荣,后继无子,明世宗朱厚熜,继承的是自己堂哥的皇位。

帝王的庙号有哪些 古代帝王的庙号有很多(4)

高宗:通常是王朝极盛时期的君主。

高宗在位时期,是这个朝代最盛的时期,这里应该是指某一个方面,像唐高宗李治,就是在他在位时期,唐朝的国土面积是最大的,虽然他的存在感的不高,但是他的实力也是不低的。以及另外一个清高宗乾隆,就是这个样子,自认为是十全老人,虽然后期腐败了,但是在位时间已经做的事情,后世还是给了很高的评价的。

帝王的庙号有哪些 古代帝王的庙号有很多(5)

仁宗:通常性格都宽厚仁慈。

历史上能够真的称得上仁宗的皇帝,第一就是宋仁宗,除了他,没有人可以说第一了。

孝宗:通常都是比较仁孝的帝王。

不管是宋孝宗也好,明孝宗也好,都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而且内心是很细腻的。

英宗:同朝处于王朝麻烦缠身时期的帝王。

什么样的皇帝才能成为英宗呢?称英宗的皇帝最有名的就是宋英宗赵曙,明英宗朱祁镇。而这两个皇帝最名副其实的就是朱祁镇。因为在朱祁镇这里废除了朱元璋启用的丧葬陋习——殉葬制度,这或许是朱祁镇在位以来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吧!

文宗:通常太过文弱,优柔寡断无力操持国家。

这样称文是不是有点不符?像唐文宗李昂,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都是碌碌无为的,特备是唐文宗,最后因为自己是傀儡,竟然抑郁而死。

帝王的庙号有哪些 古代帝王的庙号有很多(6)

武宗:通常喜欢武力,崇尚武功。

有的人说,这是不好的庙号,我倒不这么认为,像明朝的朱厚照,不就是明武宗吗?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这样的皇帝,不封他“武”都对不起他。

德宗:通常都是逢遇乱世的帝王。

这里面最有名的是不是唐德宗李适,清德宗光绪,一个在安史之乱中成长,一个在列强侵占,大清懦弱,慈禧恐吓中离世,虽两人境遇不同,但都是处于乱世。

穆宗:不刚不柔但短寿。

这个庙号最适合的我就是明穆宗朱载垕了。离开了老爹的管,直接放飞自我,早早地就离世了,另一个唐穆宗也是如此。

帝王的庙号有哪些 古代帝王的庙号有很多(7)

惠宗:很倒霉的君主。

一个汉朝的刘盈,明朝的朱允炆,这两个想干点事,可惜了遇见了强大的敌人,无能为力啊!

神宗:明褒实贬。

一点没错,这样的皇帝确实很适合,宋朝的宋神宗赵顼,明朝的明神宗朱翊钧就是这样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宣宗:中兴之主。

怪不得历史对这些皇帝的评价都很好,像汉宣帝刘询,明宣宗朱瞻基,都是中兴之主。

这里还有很多庙号没有列出来,你认为还有哪些庙号,很奇特的不如在评论区里讨论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