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两位权臣、谋士,当属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人才智差不多,是死对头。

还有传说称,诸葛亮其实是被司马懿给气死的

传闻自然是无法证实的,但这二位各为其主,才华过人的奇人,他们的对战至今仍让后人津津乐道。因为高手间的过招才是有意思的。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1)

刘备死后,诸葛亮的重心大多放在北伐上,而他每一次挥师北上,司马懿都有法子对付他,可谓是棋逢对手。

正是因为有司马懿这么大个绊脚石存在,诸葛亮直到死,他的北伐也没有成功过。

从出山辅佐刘备开始,诸葛亮就没受过这么大的“侮辱”,没有斗过司马懿,大抵是诸葛亮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了吧。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2)

三国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也是这二位非常有意思的一次对垒。正是因为这次对垒结果诸葛亮胜出,世人便一边倾倒地认为司马懿不如诸葛亮

当真如此吗?

司马懿真的看不明白诸葛亮的空城计吗?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3)

据《三国演义》称,诸葛亮因为错用了马谡而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

司马懿趁势带了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围过来。

可那时诸葛亮身边并没有什么军力,只五千人,还分了一半出去运粮草了,城里还剩两千五,且诸葛亮身边也没有带兵的将领,只有一班文官,如何能敌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闻讯后,城内众人都惊慌了,认为自己这次肯定葬身在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手中了。而诸葛亮却不慌不忙地告诉众人他自有妙计,能让司马懿退兵。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4)

在诸葛亮的命令下,士兵们把所有的旌旗都收了起来,也不出门迎战,就呆在城里原地不动。

又让人把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每个城门口留下二十来个百姓打扮的士兵佯装打扫。

而诸葛亮自己则领上两个小书童,抱着他的琴上城楼了。

他焚起清香,悠然自得地抚起琴来。

司马懿大军先遣部队到达附近一看警觉不对,他们这么声势浩大地行军过来,城内不可能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为何无人应战,且城门打开呢?其中肯定有诈。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返回禀告司马懿。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5)

司马懿也觉得奇怪,遂亲自前去查看。

果然离城不远他便瞧见高坐城楼悠然抚琴的诸葛亮。从城门望进去,只有当街打扫的百姓。下属认为这是个攻城的好机会,但被司马懿阻止了

司马懿本来就多疑谨慎,且了解诸葛亮。诸葛亮素来用兵小心,不可能没有准备就这么大胆地面对司马懿,他敢大开城门像准备迎客一样,证明城里肯定早有伏兵,进城就是自己跳进诸葛亮的圈套中。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6)

但司马懿又仔细推敲,怀疑诸葛亮是不是故布疑阵跟自己打心理战。

但是他默默地听了诸葛亮弹了会儿琴,还是下令撤军。于是,诸葛亮不战而胜。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打仗,很多时候除了拼硬实力,还得拼心理素质。兵行险招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轻易出此险招。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7)

很多人认为司马懿这次输,是因为怀疑过头了,才被诸葛亮骗。

司马懿的儿子们也对此事耿耿于怀。

多年后,司马懿在临终前对儿子说出了当年的实情,那就是,他看出来诸葛亮摆了他一道,可他必须配合演完这场戏,不是为了诸葛亮,而是为了他自己。

司马懿多疑,但论多疑,谁能比得过曹操呢?

曹操能杀杨修,也能杀他司马懿,且曹操从未真正信任过司马懿,甚至专程提醒过曹氏后代要提防司马懿。司马懿能存在,是因为有个劲敌诸葛亮的存在。若是轻易杀了诸葛亮,司马懿在曹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可能他整个家族都会被曹氏铲除。

司马懿为什么会信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识破空城计)(8)

有时候,敌人的存在,才是某些人保命的筹码。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每个掌权者惯用的手法。

忍一时,保全自己,才有了司马家后来的成就。所以,当真是司马懿不如诸葛亮吗?

若以结果为导向来论证,司马懿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