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语有云,“食色性也”。它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就是“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这段完整的话就是告子的论点之一。

人们记住的只有“食色性也”,而忽略了后半段。

食色性也何意(食色性也仅仅和)(1)

“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隐晦的话题,人们总是将其藏在背后,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无法公开谈论的内容了。男女之间出于本性的“色”,被人们用很多其他的方式化解了,很少能在公开的作品里看到非常露骨的描写。

人们常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色”而遭到毁灭屡见不鲜,多少人因为“色”而败事,多少人因为“色”而沦陷。我们可以说这是人的本性,也可以说是没有克服人的本性,而是放纵了自己的欲望,导致了不良的后果。本性无所谓好坏,因此简单地谈论它是对是错,基本没有意义。但要知道,告子所说的这句话,其精髓并不在于前面的“食色性也”,而在于后半句。

食色性也何意(食色性也仅仅和)(2)

一句经典的名言名言由于被人们断章取义,它的内涵也就消减了不少。

根据记载,这句话并非孟子所说,它的原句是告子说的。在性善论、性恶论之外,告子秉持着第三种观点,他主张的是性无善恶,也就是既没有善,也没有不善。“食色性也”是孟子援引告子所说的话,表达了这样的一种观点,人的本性就是自然流露,并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单看这句话,似乎告子只说出了人有着和动物相类似的特性,那么我们能否深究一下其中的意思呢?

食色性也何意(食色性也仅仅和)(3)

我们可以来解析“食色性也”这四个字。在一篇采访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中国性学会副会长、著名性学家彭晓辉的访谈里来看,他说:“食”是指生活资料的生产和需求,生活资料的生产带动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生产力是其推动力;我们人类两大基本需求的第二个需求就是性的需求,就是“食色性也”的广义的“性”,而这个广义的性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二个动力,推动人口的生产。”

不可否认,人类生来就有延续物种的需求,但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摆脱和动物一样的“性”相关的行为,不被生理的欲望所操纵,对自己的欲望进行调节和控制。

我们避免谈及这类话题的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人类生活资料的生产过程,长期以来就处于一定程度的匮乏状态。当今科学技术发达了,使得我们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充沛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资料足够去满足全人类的“物质需求”。

食色性也何意(食色性也仅仅和)(4)

但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分配不均的问题,如今贫富差距依然巨大,还是有人处于生活资料绝对匮乏或相对匮乏的状态。所以当下倡导的便是不要享乐,而要继续从事生产生活。在“性”相关的问题上,也要做到“克己复礼”,所以采取的是保守主义的态度,并不会搬上台面。

但是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并不避讳谈话这一类话题,有时也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做出研究和讨论。转念一想,不过我们能看到开放讨论的人群,基本都已经解决了生活资料的问题,倘若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们的性需求自然而然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就能按照相对“自由”的方式得到性资源。所以我们会发现他们能够坦然地讨论相关的主题,甚至身体力行去实践他们的想法。

你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