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去参加网络活动,都要戴一个“采风证”,也不知怎么了,我很反感,不愿意戴…不管领导怎么要求,我就是不戴…总是有一种感觉:似乎定义有问题查阅后才恍然大悟,我竟然是对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采访的采是哪个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采访的采是哪个采(采访与采风)

采访的采是哪个采


每次出去参加网络活动,都要戴一个“采风证”,也不知怎么了,我很反感,不愿意戴…不管领导怎么要求,我就是不戴…总是有一种感觉:似乎定义有问题。查阅后才恍然大悟,我竟然是对的。

网络“自媒体”已经也是媒体了,发展很厉害,我们也是采写新闻,与采风的意思不一样。

采风是指一些文学、摄影等爱好者为了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所特定的词汇,采风是针对这些人用的。“采风”的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中的“风”字。

在我国古代,“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 公元前五百多年时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约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

再翻阅历史文集的时候,发现古代的诗词歌赋的文体形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注明了采风。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也不知怎么了,网络的“记者证”始终未办,也就是这类人群不被承认呗,可我们下去采写的是新闻,不是其它内容,怎么报社、电视台的是采访,我们就必须是“采风”呢?

不知时乃直觉告诉我有问题,明晰时又很无奈,专业记者叫:采访,业余记者就必须写“采风”。这是啥规制,啥规矩啊?

“猫熊”被命名为“熊猫”,是清朝的错,似乎问题不大。当代把“冰柜”定义为“冰箱”?北方的文化人都笑了。为啥“柜子”与“箱子”竟然能整反啦?

采风是那个高人定的调?也已经这样了,就像“熊猫”的错,不好改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