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两句词时我想大家一定会感觉到一种佛家禅语的意蕴,看透红尘却身在凡尘。虽是世人皆醉我独醒,而我却也跳不出世间凡夫俗子的圈圈,只有一声空叹息!

偶入凡尘一眼惊鸿怎敢窥探未来(偶开天眼觑红尘)(1)

这首词是1905年王国维登临海宁硖山时所做,整首词都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在此之后的1908至1909年间词人写出了《人间词话》这部文学批评著作。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人生三种境界的提出。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不管周身环境的好与坏,都能够站在一个比众人更高的高度,及人所不能及,望人所不能望,确定自己的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了目标和方向就要锲而不舍的去奋斗,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勇往直前。人生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了锲而不舍的奋斗与磨炼,自然会让自己的心境得到提升,或者说是豁然开朗。当初所定下的理想或者是奋斗目标,蓦然回首间,原来已经触手可及。

偶入凡尘一眼惊鸿怎敢窥探未来(偶开天眼觑红尘)(2)

回过头来再看这两句诗的出处

《浣溪沙·山寺微芒背夕曛》

近代·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山巅之上雾气弥漫,时近傍晚夕阳西下,期间隐约可见一寺庙的轮廓。由于山高雾大光线又不好,鸟儿们刚飞到半山腰就被昏暗的山影给遮住了。只听一阵钟声从山顶的寺庙里传出,清脆而悠远,仿佛连行云都被定住了。

尝试着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希望能够一窥天上的明月,如果此时能够开了天眼好借此能窥破凡间就好了,只可惜自己也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介凡夫罢了。

偶入凡尘一眼惊鸿怎敢窥探未来(偶开天眼觑红尘)(3)

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登山过程所见的场景,山巅高耸,雾霭弥漫。落日的余晖穿过迷雾,使的山寺越发忽明忽暗。实则写景其实更是词人心中的目标或者是理想。仰望上方,虽然缥缈却隐约可见,再加上“背夕曛”更如一道灵光投射在了灵魂之上。

目标虽然看着还遥不可及,连飞鸟都只能飞到半山腰,着实让人动摇,但适时“孤磬”一声不仅仅是让上方的行云定住了,更是定住了追求目标的那股信念。

偶入凡尘一眼惊鸿怎敢窥探未来(偶开天眼觑红尘)(4)

即已坚定目标,所以下片“试上高峰”去一窥天空的皓月。其过程必定是艰险异常,一路披荆斩棘的。此时多希望能够打开天眼好看透这人世间的诸多屏障啊,只是终究作为一个凡人这是难以实现的,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痛苦。

但我想词人虽不能开天眼,但仍会不放弃,继续坚强不息,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负芒披苇。就像《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第一重的目标已经找到了,自是要奋斗到底的。

最后,读友们当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后也要勇往直前,莫要轻言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