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

仲威先生赐墨“易水文脉”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2)

仲威先生

仲威

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上海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鉴定委员会委员。

出版专著:

《中国碑拓鉴别图典》《善本碑帖过眼录》

《碑帖鉴定概论》《碑帖鉴定要解》

《纸上金石--善拓小品过眼录》

《纸上吉金--钟鼎彝器善本过眼录》

《古墨新研--淳化阁帖纵横谈》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3)

在『易水文脉·砚遇金石』展的第二十一期

我们继续大唐之旅

跟随仲威老师的步伐

了解关于田公德政的渊源与过往

田公德政

作者:仲威

(本辑海量图片,请在WiFi环境下阅读)

先从一页老日历说起: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4)

1937年《故宫日历》选页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5)

重印《故宫日历》选页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6)

《田公德政碑》中原字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7)

故宫在近百年前曾出过一套精美的日历,选取宫中所藏各类宝物加以简介,而日历上的日期来自各种名碑法帖,其中“廿七”日取自著名的《田公德政碑》这是中国早期文创产品,出道即巅峰,日历设计制作都非常精美。2015年,故宫重新出版了这套日历。《田公德政碑》来自易县,明代赵崡《石墨镌华》中就有记载:称此碑与《梦真容碑》皆出自易州,为苏灵芝所书。

清代此碑被移至保定,当时确实风光了一把,在没有起重机的年代,如此庞然大物,耗费民力资财,转运百里,绝对是不小的工程,也可见此碑之重要。到直隶(保定)后碑被安放在直隶府学明伦堂上盖亭保护,然而后来,风光不再,亭子年久失修倒塌,覆亭之下焉有完碑?一代名碑从此断为数块,至民国时期才又被清苑县长萧鹤延重新保护并移到莲池书院内,以水泥拼合粘接——现在如果您想一睹此碑风貌,只能到保定莲池公园,此碑现立于水东楼南。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8)

现存莲池公园内的《田公德政碑》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9)

燕庐李国月先生藏《田公德政碑》整拓

碑中所称田公名琬,字正勤,曾用名:田仁琬。约在唐开元二十四年到二十八年任唐代易州刺史,立此碑时,田先生正调任安西都护。前面介绍的《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经幢的最后一面上也刻有这位田大人,称为田仁琬,为何一人两个名字?这已成千古之谜,目前只能以曾用名来解释了。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0)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1)

田先生在易县为官四年,做了好人好事,移风易俗,教化民众,使“竞者让,暴者仁,毅者温,懦者立”提高了易县人民的总体素质,这是极为不容易的。为了纪念田大人的功劳,树立了这通德政碑。先于此的《铁像碑》其实也是为前易州刺史卢晖所立的德政碑,但未直言德政,而以铸铁像造福民众为由,在此基础上颂扬卢大人。对于注重民生造福百姓的官员,易县人民是懂得感恩的,不仅铭记于心,更镌刻于碑,昭示后世,永志不忘。还是那句话,为百姓着想,百姓也绝不会忘记。刘慈欣先生的《三体》说到保存人类文明最好的手段,并不是高科技的存储器,而是刻在石头上。这可能是现代科技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做的很好了。

相关链接:大唐气象(唐时代)之二:道德文章——易州石刻《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及版本(特别鸣谢:本辑封面题字陈根远先生)

此碑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苏灵芝所书,太原王希贞刻石,书法和刻工相得益彰,碑文文字秀润,笔道圆转,结体清朗,实在是一通极具书法价值的好碑,故历代皆有著录,“易水文脉•砚遇金石展”选取了两件拓本,其中剪裱本为清代原装本,极为罕见,此本墨色浓郁深沉,五镶蝴蝶装册页,开本比例得当,保存完好,不可多得。与晚拓本相对比,可辨认的文字更多出二百余字,极具考证价值。明代赵崡《石墨镌华》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方若著王壮宏增补《增补校碑随笔》张彦生《善本碑帖》马子云《碑帖鉴定》均有著录。

上海图书馆仲威先生的《中国碑拓鉴别图录》有专文介绍考据。上图所藏此碑拓本不少,我也曾多次向仲威先生询问此碑拓本考据情况,得到了仲先生耐心细致的解答。本辑封面“易水文脉”题字即为仲威先生所赐,再次致谢!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2)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3)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4)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5)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6)

劝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大唐气象唐时代)(17)

易水文脉 砚遇金石

历史是城市的血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厚重的历史积淀可以让一座城历经千年而不衰,浓郁的文化记忆可以让一座城穿越千年而屹立不倒。

“易水文脉·砚遇金石”展,让那些埋藏已久的金石、铭文、字画、砚台等古老的物件,以它们特有的形式,把发生在这片燕赵大地上的故事一个个展开,娓娓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