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果子狸。

世界河狸日(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果子狸很爱吃果子吗?

果子狸对水果有非同寻常的痴迷。在野生环境中,食物来源会随季节的变迁而匮乏和动荡,许多动物趋向于扩大自己的“菜谱”,来确保饮食无忧,在果子狸身上,这样的广食性也有所体现。专家通过对其粪便的研究发现,春季的果子狸吃得很杂,从植物嫩芽、节肢动物,到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有。但当水果日益成熟后,它们的食物迅速被水果取代,尤其在筹备冬眠养分的秋季,果子狸几乎只以水果为食。“果子狸”的确名副其实。

它们有什么生活习性?

果子狸形似家猫,但个体较大,头脸狭长,眼大有神。成年果子狸体重4-10kg,体长45-65cm。果子狸环境适应力强,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山间林地里,时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广阔的栖息地让果子狸演化出繁多亚种,大多数果子狸的面颊上都有一条贯穿头顶到鼻端的白色毛斑,白斑形状不太对称,所以果子狸也叫“花面狸”或“白面”。

果子狸是一种夜行动物,夜视力很强,常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它们很少单独活动,过着群居生活,多见3一15只的群体,一起休息、觅食、越冬等。它们善于攀缘,肛门附近具臭腺,遭敌时会释出异味驱之。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份是果子狸的半冬眠期。此时,它们食量大减,活动减少,集群冬眠。但这不是持续性的,有时还要醒来采食、饮水和排便。

果子狸生性十分孤僻谨慎,它们不仅昼伏夜出,还会到水流附近排便,以期水流将粪便冲走以掩盖自己的气息。

暴得大名为不祥

果子狸作为一种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的灵猫科动物,国人对它的接触历史十分悠久。在很长时间里,果子狸被视为难得的山珍野味和滋补佳品。

2003年,“非典”爆发,通过对广东野生动物批发市场上的508位工作人员的血液监测,发现其中13%的受测者体内含有对SARS病毒的抗体,这远高于普通人群的6.3%,而果子狸体内的SARS病毒更是与人类SARS病毒存在99%的基因同源性。一时间,果子狸被指向是导致这次“非典”的源头。

采写:白雪

美编:朱丹清

图片: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