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获取更多游戏评测资讯,入手与否不再犹豫~喜欢的不妨点个赞唷(๑•̀ㅂ•́)و✧

基于剧本的模拟人生

近日,一款名为《大多数》的国产游戏正式发售。许多玩过demo的玩家都声称,这是一款能让人体验到社会百态的拟真游戏。想着自己已经在社会上翻滚了几年,回到游戏重新尝尝社会的毒打,说不定会别有一番感悟,于是我体验了一番。可没想到,刚开局不久,我就尝到了一顿毒打,物理意义上的。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1)

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确实有着较高的自由度。玩家在游戏中可以体验各种不同的工作,慢慢赚钱还债,最后走上人生巅峰。只不过,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在《大多数》中,游戏为玩家设定了剧本——你的父亲输光了家产,现在只有妹妹和你相依为命,为了保护妹妹你只能独自辍学混社会,一边偿还父债,一边试图在这个不属于你的城市里站稳脚跟,甚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2)

虽说在游戏开始前和妹妹的电话中,游戏会给玩家几个选项,由此可以确定角色的性格和初始属性。但在游戏刚开始,玩家第一次搬砖时必然会遭受一顿毒打。在初始设定中我本打算把角色培养成一个圆滑的智慧型年轻人,但却被迫在打工被克扣30元钱时选择冲动上头的选项,直接想从工头手中抢回钱,导致挨了一顿揍。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是有个成就的,事后咱们有了工长帮忙,可以超级加倍地从工头手里拿回钱,高利贷了属于是。只是,如果游戏的自由度再高一些的话,这里应该可以允许玩家选择隐忍,而不是为了营造孤苦的气氛刻意让玩家挨揍。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3)

所以我说《大多数》实际上是基于剧本的游戏,很多时候玩家是被时间和剧情推着走的,虽然生活也确实是这样身不由己。我这里说的是故事模式,因为通关身负债务故事是解锁挑战模式和沙盒模式的前提,必然是每个入手的玩家都会玩到的内容。

并不平衡的数值策划

也许很多没玩过的云玩家也都听说过这个梗,在《大多数》的世界里,有一个善良的老爷爷,会每天给玩家发放150元救济金。没错,这就是出了人才市场往东走就能见到的残局象棋老人。残局老人每天都可以允许玩家来薅三次羊毛,每次五十块,尽管当天拿完150元后会被赶走,但第二天仍然可以找他取钱。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4)

有些玩家说,我不会下棋啊。那没事,网上的攻略多了去了了,有了这保底的150元,就像图中这样崩溃状态,又没钱,并且衣服整洁度归零的情况下,这个存档硬是被我搜残局攻略给盘活了,甚至于还有了五百多块的小存款。

但你要是不下棋,每天的生活就很紧张了。每天一百出头,老老实实的上班吃饭睡觉,日子没什么盼头,手上也没有多的闲钱。倒不如说,老头儿的存在,让游戏从艰辛地生存游戏,变成了可以自由探索的箱庭开放世界。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5)

细节见成败,但也不够细

在游戏中,玩家可能会因为打工受伤,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捡垃圾会导致个人卫生和衣物整洁下降,而太不爱干净不仅会导致心态崩溃,而且还会被日结工作单位拒收,甚至我曾经因为衣服不干净而错过了有高额奖金的急招保安工作。

但游戏中对于一些行为的提示不够充足,例如算卦,你要是不花钱试试就不会知道这玩意是加减情绪的;打气球,只有花钱之后才知道这个没有奖品,只是加情绪;套圈,奖品也不会明码标价,只有结算了才知道多少钱;住店,游戏不会明确写出多人间和单人间分别能回复多少衣物整洁度和个人卫生度;没钱了,想偷个电瓶,游戏也不会明说被抓的概率是多少;甚至你平时看不见一辆车,但走在大马路上,就会有概率被突然驶过的卡车创死,导致当日直接回档。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摆摊下棋的老大爷还有少许温暖了,至少他都是明码标价的——五元一局,赢了给五十。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6)

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大多数,我们都不是大多数

其实看到游戏名字《大多数》时,我是愣了一下的。到底什么是大多数,这个游戏模拟的是社会上的大多数吗?但实际游玩之后我却认为并不是这样的。故事模式“身负债务”中的主角家财散尽被迫辍学打工,而另外两个故事线分别是临近结婚的男人被公司裁员生活窘迫和初中女生放弃学业进城谋求出路。这是我们吗?我想应该不是吧。如果这样的人成为了社会上的大多数,那这社会得乱成什么样子?

那游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想起了鲁迅的《这也是生活》——“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

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游戏既是艺术创作,自然要歌颂苦难,若是在游戏里模拟每天上下班打卡,回家吃个饭打打游戏,第二天继续上班,那这游戏谁还玩呀?至于歌颂苦难,我也歌之以悲歌,却认为苦难是不该被赞扬的,更不能说这些有着这样那样遭遇的可怜人是社会上的“大多数”。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7)

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有家产,但不多;有学历,但不高;有工作,但不叼。我理解的大多数是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七点到家,一个月工资不多不少三四千,这是工薪阶层,至少我曾经是这样认为的……直到生活在江苏那片平原的我第一次开车去浙江出差,在高速上跑了两三个小时仍未跑出座座群山的包围。

公路高高架在山间,环山公路与穿山隧道一段接着一段,富春江上公路两侧只能望见白茫茫的苍天。看见那些被群山包裹的村镇,我不由得感到震撼,原来只能在新闻里见到的世外隔绝的地方如今猛地出现在眼前。所以说人真的要多出去走走,往远了走,到处看看,格局才能打开。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8)

我分享这段经历只是想说明,这世界并不是像我所在的世界那样,而是我们所在的世界。什么样的人决定什么样的圈子,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圈子里的大多数,只是因为其他的我们接触不到罢了。就像我曾认为月薪四千刚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是大多数,但实际上那些三四十岁的带着孩子愁着生活的人也以为他们是大多数。

真正的少数派会知道自己是少数,无论是极富有还是极贫困,但其他那些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为了活着而努力活下去的人,那些正活着的人,他们都是都是大多数,却无限可分。究竟大多数是什么?我想《大多数》已经给出了答案,正如它的英文名所说,《nobody》。所以它究竟只是一款游戏,觉得它现实的人,要么是脑袋不清醒,要么是还没上过社会,只能把社会想象得无比残酷。

人生易蹉跎(人生百态世道炎凉)(9)

其实呢,大多数人是有父母的,有家的,尽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社会还不至于把普通人活活饿死。我们在社会上挨气、受累,有时也会心力憔悴,但除此之外的那些极端情况都是游戏的设定,谁会把这当真?

我想,我们或许都算作大多数,以至于没有人称得上是大多数。世道偶尔确实不易,不过幸而我不是游戏主角,而是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