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五官、心血管疾患以及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它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很多人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有的患者头痛经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中医认为,不论是五脏阴经之血,还是六腑清阳之气,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头为精明之府,脑为髓之海,其气与肾相通,手足三阳、足厥阴和手少阴之脉皆上于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精气亏虚、髓海不足等导致经气逆乱,邪气上逆,阻遏清阳,壅塞空窍,皆可导致头痛。

所以对于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辩证,综合分析。尤其是对于原因不明的头痛,更要辅助检查,先明辨病因,后依症论治。

偏头痛,正是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表现为一侧痛甚,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而其多以寒邪侵袭为主,故头寒冷而痛。《灵枢·厥病》云:“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手足少阳经上循行于头侧,手阳明经上颈贯颊,入于齿中,寒邪客于少阳、阳明经脉,经络拘急,气血瘀滞,则发偏头痛。张志聪注曰:“此寒邪客于经脉而为偏头痛也,寒伤营,故为寒痛。手足三阳之脉,上循于头,左者络左,右者络右,伤于左侧左痛,伤于右侧右痛,非若厥气上逆而通应于头也。”

其头痛可以通过针灸和汤药来治疗。因其主要是少阳经循行的部位疼痛,针刺可选用太阳、率谷、风池、外关等穴位,亦可用梅花针循经叩刺。也可以通过推拿治疗,偏头痛的推拿手法多选用泻法,肝阳上亢型取百会、行间;痰湿内盛取中脘、丰隆;淤血阻络加血海、膈俞等等。服用汤药更需要通过辨证论治,舌、脉以及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治疗。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怎样减少偏头疼发作的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减轻严重程度呢?几个小妙招要记住。

1. 揉按头部少阳胆经

用手指螺纹面沿少阳经循行部位做轻柔和缓的环旋运动,痛处可重点按揉。可疏通经络气血,并可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

头部周围像戴紧箍咒(远离头痛紧箍咒)(1)

2. 揉按太阳穴

当头疼非常严重的时候,可以轻按太阳穴,也可以按摩一下头皮,达到放松的目的。因为肌肉紧张造成的疼痛,头部按摩的时候选择的力度要不轻不重,太轻没有效果,太重容易造成伤害,这需要自己掌握。

按揉时太阳穴时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中指指腹进行点揉,方向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也可以,也可采用揉推法先顺时针揉一圈,然后上下左右各推动一次,再逆时针揉一圈再上下左右推动一次。也可用点按法,双手中指按压3到5秒钟然后放松,动作要缓慢,力度要深厚,穴位部位感到微微酸胀为宜。

头部周围像戴紧箍咒(远离头痛紧箍咒)(2)

3. 点按风池穴

风池穴具体位置在颈项部,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枕骨后,两条大筋骨外缘的凹陷处。具体取穴时,沿着两条大筋的外侧缘向上推,推至枕骨下方的凹陷处,就是风池穴。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

头部周围像戴紧箍咒(远离头痛紧箍咒)(3)

4. 揉按颈部

揉按颈部可以结合风池穴一起按摩。首先将两手拇指分别放在颈部风池穴,其他四指轻抚头部,拇指由轻到重按压风池穴,20~30次。随后用双手拿捏颈后的肌肉,可沿着风池穴向下一直拿捏到大椎穴(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应连续拿捏20~30下。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揉捏或提捏颈部肌肉,轻重交替,起到疏通经络、放松深层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5. 注意休息

无论工作还是学习,讲究的是科学用脑,避免过于疲劳。建议合理安排时间,善于休息有利于防治头痛。另外,如果是因为环境引起的头痛,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房间布置成自己喜欢的那样,收拾得井然有序,保持房间的整洁。

6. 洗热水澡

特别头疼的时候,整个意识不是特别清楚,这时候可以洗一下澡,既能够放松心情,使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又能够让人变得精神一些。另外泡澡也是很好的选择,泡在热水里整个身心会感到很放松,这样头疼就会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得到缓解。

此外中医认为,情绪刺激、外邪侵犯、饮食作息不规律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头部经络不畅,“不通则痛”。奶酪、巧克力、柑橘等酪胺酸类食物是造成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头痛发作。酒精也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这些我们都要避免。

日常生活中,也可通过多练习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减缓焦虑,既放松心情,又可增强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