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不景气,这个有目共睹,我记得小时候,看过几部戏曲电影,其中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很是吸引人。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女主角严凤英实在是唱的太好听了,但是,现在的黄梅戏我不爱听,戏味不多歌味不少。有人说,支撑一个剧种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剧种有多少名角儿,没有了严凤英的黄梅戏,还剩下什么呢?

黄梅戏名段十首严凤英(没有了一代宗师严凤英)(1)

黄梅戏一代大师严凤英

严凤英,黄梅戏一代宗师级人物,长相不是特别出色,嗓音略暗,但特别会唱,韵味醇厚,我们三楼的一位老太太和我说,严凤英的嗓子就像抽了烟的那种感觉,不是特别亮,但是特别有韵味。

安徽本地人不知道,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喜欢黄梅戏,多数基本都是因为看了严凤英、王少舫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而对黄梅戏开始喜爱上的。

据说严凤英演戏特别入戏,演喜剧,她会欢乐一天,喜笑颜开;演悲剧,比如《天仙配》的“槐荫分别”,她每次演完都是哭着跑进后台,情绪会在很长时间里不能平复,流着泪卸妆,直到回到家中,仍然带着满腹的悲伤,心情沉重。能看得出,她是一位非常感性的演员,可能也是由于她对角色的投入,才使她对人物的理解,对唱腔的把控更能深入一层,打动人心。

黄梅戏名段十首严凤英(没有了一代宗师严凤英)(2)

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严凤英三岁的时候,母亲改嫁,妹妹被卖,不到十岁,就帮着家里干活,整天打柴、放牛、割草、挖野菜。苦难的人生并没有消磨毁掉小女孩坚强的意志,她干活的时候,常常哼唱起本地的山歌民谣,黄梅调。有一天,她正忘我的唱着,结果,她的歌声引起路过的一个黄梅戏班民间艺人的注意,此后,他们只要遇到女孩,就会教她学唱黄梅调,一来二去,这件事终于还是让她的父亲知道了,结果,她父亲勃然大怒,在一些乡人的挑唆下,准备把女孩捆起来沉塘淹死!

这时候,严凤英已经十五岁了,她听到消息后,差点没吓死,什么也顾不上了,赶紧从家里逃了出来,投奔黄梅戏班子,从此开始了她的学艺之路。

黄梅戏名段十首严凤英(没有了一代宗师严凤英)(3)

严凤英、王少舫演黄梅戏《蓝桥会》

就这样,她的学艺生涯开始了,她学艺十分刻苦用功,开始的时候,也就让她演演小丫环等一些无关紧要的配角。她没有行头,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戏班子的人开始就叫她的小名,可是后来演出越来越频繁,她也是越来唱得越好,受到人们的注意。没有名字,连水牌子都没法写,于是,戏班子里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给她凑了一个名字:“严凤英”,当时的人们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严凤英,后来成立鼎鼎大名的一代黄梅戏大师。

严凤英的出名和她演的黄梅戏被拍成电影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如果她的艺术不行,拍啥也没用,这就是人家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锥子总会出头的!关键你是不是那块料,你不是那块料给你机会也没用。

黄梅戏名段十首严凤英(没有了一代宗师严凤英)(4)

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女驸马》

后来的事情,估计大家也知道,“闻格”开始,她就是成了被批斗的重点对象,枪打出头鸟,1968年严凤英被迫害致死。一代黄梅戏大师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她的歌唱也成了千古绝响!

那么现在,没有了严凤英的黄梅戏,成什么样了呢?一句话总结,就像歌舞加话剧加新鲜的现代元素,但是无论现在的艺人怎么折腾,就是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原因在哪里呢?

黄梅戏名段十首严凤英(没有了一代宗师严凤英)(5)

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牛郎织女》

我想,原因就是黄梅戏艺人不从自己的艺术修养上下功夫找原因,去加强提高,而是想借着外力弄出一条路来,那是非常好笑的,我们现在听严凤英的唱,还是觉得特别悦耳动听,耐人寻味,毫不过时,可是大家想一想,严的艺术是用一些外部因素包装而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吗?不是,是因为她深厚的演唱表演功力,以此来打动观众,这才是戏曲以及艺人该走的道路和方向,但遗憾的是,这个道理,根本就没有引起现在演员的重视和注意,他们自以为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也是今天的黄梅戏越来越没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