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化工搬迁规划用地(一江碧水向东流)(1)

磷石膏堆场治理后打造的城市休闲公园

4月中旬,经过春雨洗礼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在涪陵区龙桥街道石龙山公园,已搬走多年的居民马美林,携家人又再回到这里,在芳草鲜美的公园里来上一场春日漫步;同一时间,在相距52公里外的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车间的业务骨干冉红洋,正带领一帮工友,紧张地进行着设备单机试车,为新厂区全面投产不断忙碌着……

把这相距52公里的两个地方联系起来的,正是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涪陵)斥资近33亿元的整体环保搬迁项目。

变身:磷石膏堆场“摇身一变”成公园

三角梅、常春藤、满天星……虽近晚春,涪陵区龙桥街道石龙山公园硕大的绿色草坪上,各类乔木花卉争奇斗艳,游人或闲庭信步或驻足拍照;花木工匠则俯下身来,精心打理伺弄……一幅春日美景图正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慢镜头”般地呈现着。

涪陵化工搬迁规划用地(一江碧水向东流)(2)

磷石膏堆场治理后打造的城市休闲公园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就在不久前,这座满目苍翠的公园,还只是中化涪陵在生产中产生的磷石膏的一个专用堆场。

“从2002年建成投用到2019年停产闭库前,整个堆场占地已有900亩,形成了一座堆渣量达1900万立方米,高度近150米的小山。”中化涪陵副总经理屈代书介绍,为此,企业设计了一套高标准磷石膏堆场闭库治理方案,包括对堆场下游边坡进行规范整治,使坝体稳定性更高,并覆土复绿;对堆场顶部进行防渗覆膜、覆土复绿,减少和隔绝雨水对坝体的影响。完成闭库治理实现全部覆土复绿后,这一堆场分别于2020年7月和12月通过了安全、环保验收。

据了解,闭库治理后的磷石膏堆场具有完整的初期坝、主坝、磷石膏堆体、截洪沟、拦山堰、雨水沟、排渗管及下游渗滤液收集池等装置,安装了位移和浸润线在线监测设备,还在坝体下方设有约15万立方米的渗滤液收集池及配套污水处理站一座。

涪陵化工搬迁规划用地(一江碧水向东流)(3)

磷石膏堆场治理后打造的城市休闲公园

仅仅是将堆场闭库处理,在涪陵区和中化涪陵看来,还远远不够。于是,一座城市复绿休闲公园悄然而生。

“我以前就是堆场附近的居民,那时候大风一过,扬尘漫天,确实影响生活,现在好了,堆场变成公园了,我们一家老小也时不时爱到这里走走逛逛。”在石龙山公园,搬离到堆场几公里外居住的龙桥街道南岸浦社区居民马美林一边掏出手机和家人拍照,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由磷石膏堆场“摇身一变”的石龙山公园,已完成绿化面积约23万平方米,完成乔灌木栽植约2000棵,完成垂直潜流池面积约3000平方米,完成硬质铺装约1.1万平方米。后期还将建设公园连接路约1.2公里,栽植乔灌木1500棵、生态复绿10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全部完成后,既实现了对磷石膏堆场的全面生态修复,也为市民提供了新的绿色休闲场所,其社会效益不言而喻。

治水:建处理站严防渗滤液进入长江

堆场变公园,还只是中化涪陵磷石膏库闭库治理工程中的一环,如何防止渗滤液直接进入长江,是摆在企业老厂区关停后的一道现实难题。

“整个老厂区紧邻长江,企业生产装置关停前,磷石膏堆场收集的渗滤液会进入生产装置循环利用,但在装置关停后,若渗滤液直接进入长江,就会影响库区水环境质量。”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污水处理站负责人张春明一语道破个中利害。

他还进一步解释称,磷石膏堆场渗滤液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氨氮。污水中的氮、磷元素为植物营养物质,会助长水体中藻类和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浓度过高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为进一步改善长江水环境质量,实现长江生态保护,必须严格控制排入长江的总磷和氨氮的总量,做好污水的脱氟、脱氮和除磷处理。

为保护母亲河长江,2017年,中化涪陵投资4770万元在既有的渗滤液收集池东侧,新建了一座磷石膏堆场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规模为150m³/h,将渗滤液收集池中的磷石膏渗滤液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后再行排放,这也是磷石膏堆场闭库后必须建设的配套环保工程,从2019年建成投运至今,该处理站已累计处理渗滤液100万立方米左右。

涪陵化工搬迁规划用地(一江碧水向东流)(4)

磷石膏堆场污水处理站

数据显示,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各指标分别为:总磷含量约0.169mg/L、氨氮含量约8.25mg/L、COD含量约20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总磷含量0.5mg/L、氨氮含量15mg/L、COD含量70mg/L,有效减少了磷石膏渣场闭库后的水污染物向长江水体的排放量,对水质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厂:不让一滴废水排出厂区以外

在距离龙桥街道南岸浦老厂区52公里外,中化涪陵位于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新厂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正在三面环山、纵深近一公里、海拔高差近百米、占地900余亩的新厂区上演着。

涪陵化工搬迁规划用地(一江碧水向东流)(5)

中化涪陵环保搬迁项目主厂区建设现场全景图

“我们是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国家重点磷复肥骨干企业,实施整体环保搬迁,既是对一江碧水的保护,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举措。”中化涪陵副总经理屈代书介绍,自2019年10月老厂区全面停产后,总投资32.92亿元的新厂区就加快上马,并将在今年6月建成投产。

新厂区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半水-二水节能湿法磷酸工艺和国际先进的磷酸净化技术、磷酸二氢钾技术,建设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精细磷酸盐产品及新型生态专用肥料装置,形成90万吨/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包括磷酸二氢钾5万吨、消防阻燃材料15万吨、多元素生理酸性专用肥30万吨、缓释复合肥40万吨;以及140万吨/年中间产品生产能力,包括合成氨20万吨、磷酸30万吨、净化磷酸10万吨、硫酸80万吨。

“新厂区从设计理念上就将绿色发展放在第一位,通过集成行业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标准的要求,真正把绿色环保打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屈代书说,新厂区投入近2个亿进行环保装置引进,专用于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不让一滴废水排出厂区以外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占地900多亩的厂区里,只有一根集中排放废气的烟囱,仅这根烟囱内部的一个环保装置,就投入上千万元,它不仅满足现有排放标准,还将更为长远的排放预期考虑在内。

目前,中化涪陵新厂区建设进度已近尾声,正在进行设备、管道、电仪、电缆安装,预计将在今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年均工业总产值可达35亿元、利税总额超过3亿元,并提供1500人的就业机会。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摄影 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