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学历史课的时候都一定学到过一篇课文“完璧归赵”吧?我相信当时大部分人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对蔺相如的忠肝义胆可以说是印象很深,可以说后期赵国正是靠着蔺相如和廉颇可以才有几十年的喘息时间。

完璧归赵秦国攻打赵国(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胜利了)(1)

然而今天我们就这件事再来看看,我们会发现“完璧归赵”赵国其实输得很惨,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就回顾一下这个事情的始末:

完璧归赵

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名为“和氏璧”,这块“和氏璧”原来是属于楚国的,后来楚王被秦国囚禁,脱身到了赵国想用“和氏璧”向赵国求助来换取赵国对其庇护,可惜当时赵国的权臣李兑坐视不管,趁机也将“和氏璧”据为己有,这块“和氏璧”就这样几番颠簸之下到了赵惠文王的手中。

“和氏璧”当时是无价之宝,就算是秦王也眼馋这样的宝物,于是乎派遣使者通知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完璧归赵秦国攻打赵国(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胜利了)(2)

赵王担心秦国违约,又不敢得罪秦国,就问手底下的人怎么办。这个时候赵国一个宦官就推荐了蔺相如,于是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臣到了秦国和秦国商谈。

在盟约上,蔺相如看到秦王没有诚意换取和氏璧,于是假借“和氏璧”有瑕疵趁机将和氏璧取回来并以此威胁秦王,秦王担心宝玉被毁,于是就叫手下拿来地图指出需要交换的十五座城池。

而蔺相如看到秦王无意交换,于是秘密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最终秦王也没有办法,蔺相如也因为这次事件最终成为赵国上卿。

单纯看“完璧归赵”的事件的话赵国其实并未吃亏,保住了面子,保住了“和氏璧”,还让秦国吃瘪了。

完璧归赵秦国攻打赵国(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胜利了)(3)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可以说,书上的历史上很美好的,他只给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忠肝义胆,可是赵国之后的真实情况却是很惨,可以说蔺相如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官”,但是却也把赵国带入了很危险的境地。

“完璧归赵”之后的赵国,秦赵交恶

现在有很多的人认为所谓的“完璧归赵”其实是秦国试探赵国的一种举动,他们想要看看当时赵国的真实实力以及赵国对秦国的态度:

自赵武灵王继位之后,赵武灵王在赵国境内实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国力大增,同时最主要的是由于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改变了当时的秦赵格局,当时秦国刚刚经历“季君之乱”朝政混乱,而赵武灵王则已经灭了中山国消除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同时赵武灵王在当时还有一个大胆的举动即绕过函谷关穿插至秦国纵深来灭秦国,可惜随着“沙丘政变”的发生而被迫取消。

对于此时的秦国而言,他们不知道失去了赵武灵王的赵国是什么样的,于是想要用“和氏璧”交换城池来打探赵国此时的真实态度。

事实上这种说法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了赵武灵王的赵国面对秦国还是很害怕的,这和赵武灵王时期的大胆是明显南辕北辙,所以在魄力方面,赵惠文王比之赵武灵王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对于秦国来说,他们也看到了没有了赵武灵王的赵国就是“纸老虎”,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赵国都不敢得罪秦国,所以这在气势上就已经让秦国摸清了赵国的底细。

完璧归赵秦国攻打赵国(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胜利了)(4)

其次,“完璧归赵”让赵国保住了面子也保住了里子,可是赵国什么都保住了,那么反过来秦国呢?

秦国在这次事件当中既没有得到“和氏璧”也被蔺相如搞得很没面子,外加上经过这次事件秦国也已经彻底的摸清楚了赵国的底细,所以这无疑是加剧了秦国对赵国的虎狼之心。

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两年之后,秦国和赵国承平已久的和平时光被打破了,秦国对赵国发动了进攻,先是夺取了赵国的几座城池之后又斩杀赵人士卒数万人。

面对秦国的进攻,此时的赵国完全是一副被动挨打的局面,可以说当时的赵国有多么的风光现在就有多么的惨。

完璧归赵秦国攻打赵国(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胜利了)(5)

所以“完璧归赵”的真实事件看起来是赵国最终保住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可是事实上在这次事件之后赵国则是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之中,而这就是历史老师没告诉你的。

当然“完璧归赵”的事件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因为在蔺相如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心卫国的优秀“外交官”形象,正是因为当时的赵国有如此人才,所以才能在和秦国几十年的交锋之中勉强不落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