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所有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可能我们在了解一个故事的时候只了解到了一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

可能有些人就只想看到美好的一面,不想看到悲惨的结局。

只是无论怎样,每件事情都会面临着一个结果,不管是好是坏也都需要我们了解清楚。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曾出现过众多的优秀人才,不管他们擅长那个领域,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事件,相信大家也都看到过一些故事,至于事件是否有真实性这个并不是很清楚。

蔺相如简介及样子(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后续)(1)

不过在校期间,相信大家都学习过《将相和》这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宰相蔺相如和廉颇,用各自的方法将秦国打的节节败退的故事。

在文章里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英雄,他当时的职位也就相当于外交家,想必这个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在赞同他的做法以及智慧的同时,又有几个人知晓赵国在事后付出了怎么样的惨痛代价呢?

正是因为这样的代价,所以写这篇文章时,老师也并非说“完璧归赵”之后的故事。

只是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根据史料记载,楚国人卞和对玉石很有研究,并且善于鉴赏。

当他在荆山得到一块颇有价值的璞玉后,就将其献给了楚厉王。

只是当时的楚厉王对玉石并没有研究,也不知这块玉石是否是货真价实的好玉,所以他认为卞和是骗他的,所以当即砍了卞和的左脚。

可谁知卞和却仍旧不死心,直到楚武王继位后,他又再次拿着这块璞玉前去献宝,只可惜这次和上次的结局是一样的,楚武王并没有相信他,也觉得他是骗子,于是便下令将他的右脚给砍了。

蔺相如简介及样子(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后续)(2)

在楚文王继位之后,他得知了这一消息,于是就派人去找卞和。将这块璞玉给破开后发现,这确实是一块罕见的美玉。

为此,他重赏了卞和,并且把美玉雕琢成了一件玉器,也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和氏璧”。

不过后来,这块玉落到了战国时期的赵惠文王的手里。

在当时那个时期,战国的实力非常强大,在秦昭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想要得到这件“和氏璧”。

于是派使者告知赵惠文王,他们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取这个“和氏璧”。

要知道在古代时,城池对于一个朝代来说可谓是十分重要的。

只是赵惠文王面对这样的局面却十分紧张,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在面对一件事情时,肯定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这是因此赵惠文王才紧张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若当时他一口答应了,他又害怕秦国会言而无信,将“和氏璧”拿走而不交出城池。

若是拒绝了秦国,这怕是要惹怒他们并给他们进攻的理由,所以左想右想都是十分为难的。

为此,当时朝廷中的一名宦官向赵惠文王推荐了有谋略有胆识的蔺相如,可以让其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来解决目前的情况。

得知此人后,赵惠文王就立刻召见了蔺相如,与他共商此事。

蔺相如得知目前的局势后认为,秦国愿意交出15座城池来进行交换,虽然猜测不到对方的心思,但在表面上却是很有诚意的,无可指摘。

若是我们赵国拒绝了,这肯定是我们理亏,也会让其抓住把柄。

若是我们拿出了和氏璧秦国却没有授以城池,这就是他们理亏了。

看到蔺相如有如此的勇气,于是便让他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中间遇到情况可以见机行事。

见到秦后,亲王对和氏璧赞不绝口,却并没有提城池的事情。

见此形式,蔺相如觉得大事不妙,于是就说和氏璧上有瑕疵,这才让玉回到了自己手中。

之后他拿着和氏璧让秦昭王当着众人的面以15座城池作为交换,如若不然,他就将其摔碎。

蔺相如简介及样子(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后续)(3)

代价实在太惨烈了

最终,秦昭王也只是惺惺作态,用15座城池来交换,但蔺相如也看出了秦国并无诚意,所以又提出和氏璧”是国之重宝,需要斋戒五日并举行大型的交接仪式后,才会交出和氏璧,最终,秦昭王也都照做了。

蔺相如在回到馆舍后,就让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5天后再次见到秦昭王后,他告知秦昭王已把玉送了回去。

秦国若真有诚意可以先交出15座城池,毕竟秦国实力强大赵国弱小,秦国不作出表示不拿出诚意,赵国是绝对不敢交出和氏璧的。

秦昭王听了蔺相如的一番话后才知道自己上当了,而他想要强取豪夺的计划也落空了,最终蔺相如完成任务回到了赵国。

只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也不是最圆满的结局。虽然蔺相如最终完成任务回到了赵国,也因此得以加官进爵,职位甚至比廉颇还要高。

为此,赵惠文王也很是开心,只是这也只让他开心了半截,因为秦国被蔺相如给愚弄了,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就此罢休,所以出动大军攻打赵国。

即便和氏璧保住了,可赵国却损失惨重,国土被侵占,2万士兵也被全部歼灭。更严重的是,秦赵之间的战争也因此全面爆发。

要知道秦国当时的实力强大,有着要吞并天下的心,而林心如只是占了一时的上风,个人可能因此出名,可他的行为和言语却惹怒了签过,这才过早引起了两国战争,可谓是因小失大。

结语

其实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想到出路时也要考虑到后果,否则你肯定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对此你有什么其他区看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