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记录了魏、蜀、吴的正史,其中《魏书》第一篇讲曹操,《吴书》第一篇讲孙坚、孙策,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王朝的奠基人,有开辟之功。《蜀书》比较特别,第一篇没轮到刘备。

刘备在益州自称汉帝,一手缔造蜀汉,为什么相比其它两国的同事,待遇降等了?何况在三国发起人中,他是唯一做了皇帝的,级别最高,凭什么只能排到第二篇?

原因也很简单,他摘了别人家的现成桃子,才吃得满嘴淌汁。益州这块地盘,原是别人的家底。

被他摘了桃子的刘璋,老实巴交,所以被刘皇叔欺负。不过刘璋也没种桃子,而是沾了前人栽树的光。真正让益州脱离大汉统治,成为自家宅基地的人是他爸爸刘焉。

《蜀书》开篇讲述了益州牧刘焉,一个野心家的进川始末。

刘焉一生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埋地雷,日后大汉帝国分崩离析,他起到了爆破专家的作用;

二是率先从帝国身上薅羊毛,搞自己的小实体。在谋反界,他不如董卓耀眼,不如曹操成功,但心眼最活、入行最早。

先说他埋的那颗地雷,叫做“废史立牧”。

我们看文学、影视作品,古代的官吏名目繁多,一地长官就有州牧、刺史、太守等称号。如果详细分析来龙去脉,需要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想梳理清楚各朝各代的官制,更是需要写一本书。这里节约笔墨,简单概括一下:

那时候的太守相当于市长,刺史相当于省纪委书记,而州牧,则是将全省的军、政、财一把抓,权力高度集中。

一般情况下,不设州牧,以太守管理地方行政,以刺史监督太守以下的各级官吏,朝廷掌控全局,大权不外落。

东汉末年,天下乱象纷呈,刘焉就给汉灵帝出主意,说刺史的权力太小,打击叛贼效率太低。而且很多刺史、太守不称职,激起更多的叛乱。不如派出清正的重臣,去几个大州担任州牧,替朝廷镇住各地。

谁算得上清正的重臣?当然是像我刘焉这样的啦。

州牧权势巨大,朝廷虚弱的时候,就可以为所欲为。“废史立牧”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提供了条件。现在有人说刘焉的建策葬送了东汉,这要么是无知,要么是为了吸引眼球故作惊人之论。王朝兴衰,历史演变,自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规律,刘焉有作恶之心,却无一言丧邦的本事。

为什么说他有作恶之心?提出“废史立牧”,如果没有私心,只能说好心办坏事。然而州牧这顶官帽,是他处心积虑为自己量身定做。

世道不太平,刘焉虽然当着大官,却只想拍屁股走人。去哪里呢?他看中了远离中原的交趾(位于广东及越南北部)。

所以第一步提出“废史立牧”,第二步就是钻营门路,想去当交趾牧。交趾牧还未搞到手,听到有个官员朋友说了一句话,想法立即大变。

朋友叫董扶,是个奇人,精通儒学,擅长术数,还研究图谶。简单概括,既是大学问家,又搞神学,兼儒学宗师和星相术士于一身。

董扶在刘焉的耳边悄悄说道:“京城将乱,益州有天子气。”

刘备怎么出得了蜀地(谁的排名比刘备还高)(1)

刘焉本来的想法,远离是非之地,越远越好,去犄角旮旯躲着,管他皇帝死活。“天子气”三个字乍入耳朵,顿时心口小鹿乱撞。一般人未必敢对号入座,刘焉作为汉室宗亲,汉景帝儿子鲁恭王的后代,有这个资格。

一般说来,王朝每到末世,会越来越重用宗室成员,因为皇室缺乏安全感,觉得只有把权力放到亲戚手里才放心,最起码改朝换代的风险小了很多。这也是刘焉提出“废史立牧”的原因之一,不愁帮别人做了嫁衣。事实上,汉末三个有名的州牧刘焉、刘表、刘虞,确实都是宗室。

刘备怎么出得了蜀地(谁的排名比刘备还高)(2)

州牧好,能够上应天象当了皇帝更好,都姓刘,我也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好不好?刘焉果断认定,这是天降大任于我,当即改弦易辙,拼命运动去益州当州牧,凭身份加上运气,终于如愿以偿。

《汉灵帝纪》载,临行前,汉灵帝特意召见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到了益州好好干,严格执法晓谕万民,不要捅娄子为国添乱,巴拉巴拉。皇帝没想到,对面这个重臣一脸郑重、频频点头,其实却在算计自己屁股底下的宝座。

刘焉的好运气还在延续。蜀地本来有人作乱,皇帝指望他前去镇压。等他赶到,当地的下级贾龙已经募集军队平息了反叛,恭迎长官。

太顺了!刘焉真真切切感受到天子气的威力,野心的火苗更加炽热,接下来招降纳叛,拉拢人心,一顿操作猛如虎,积蓄起自己的力量。

到了羽翼丰满的时候,他派兵占据汉中,毁坏通往京城的道路,杀害京城派来的使者,并上书给朝廷,说叛乱频繁,奸人出没,无法保持与京城的联系畅通。切断上下联系后,又借故杀死当地的实权人物以立威。贾龙一看,镇压了小反贼,却迎来了空降的大反贼,愤而起兵相抗,反被杀死。

当时董卓已经控制京城,天下诸侯纷纷率兵反董。刘焉哪有这份心思,忙着在益州铲除异己,并大做皇帝梦,制作了皇帝御用的车驾一千多辆。

演技再好也瞒不过天下人,益州牧心怀不轨的风声传到京城。刘焉的三个儿子都在京城做官,汉献帝让他的小儿子刘璋去益州传话,警告野心勃勃的父亲。这是一着臭棋,刘焉与刘璋得以父子团圆。

不过,野心家的运气到这里也就消耗完了。滞留在京城的两个儿子卷入谋反案,双双被杀。而在刘焉居住的城里,一场大火熊熊燃烧,把官衙和一千多辆皇帝车驾烧个干干净净。

意外失火就意外失火呗,《后汉书》和《三国志》偏偏一口咬定是“天火”,幸灾乐祸之意跃然纸上。

死了两个儿子,还天降大火,说好的天子气呢?烧光皇帝车驾,难道是上天警告我不准有非分之想?

刘焉心痛儿子,担忧灾祸,背上生疮,发病身亡。

创业的刘焉死了,刘璋继位。富二代哪知创业的艰难,被刘备一吓唬,乖乖把基业双手奉上,刘备于是在益州坐稳了皇帝宝座。

天子气即便有,也应在刘备身上,跟你刘焉可不相干,你就是一个种桃子的,千般算计,万般辛苦,等刘皇叔来摘桃。

刘备怎么出得了蜀地(谁的排名比刘备还高)(3)

这个前人种树、后人摘桃的局,是董扶一手布下。刘焉外派益州时,董扶辞去本职,高高兴兴随着刘焉到蜀地当个普通官员。过了一阵子,又辞职回家。他成功避开京城中的董卓之乱,以及中原各路诸侯的互相攻伐,隐居起来安安稳稳活到八十二岁。在汉朝那个年代,几乎相当于现在活过了百岁。后来诸葛亮入蜀,还曾经打听过这个奇人的事。

如果说刘焉是种桃子的,董扶就是下棋的,一步一步让自己脱离是非之地,并为益州日后的变天布好了局。

传奇的时代,传奇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