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岗周反思(分秒必争24小时轮岗检测)(1)

移动式方舱实验室检验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通讯员 王国辉

3月31日下午,在南京新工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穿戴好防护装备,走进新工集团南京南站移动式方舱实验室,近距离探访核酸检测过程。

在南京南站北广场售票大厅前面,有一大片围挡,约20平方米的移动式方舱实验室就建在围挡里面。该方舱主要服务于南京南站,执行“核酸加抗原”双检政策,可有效提高南京南站交通枢纽处高密度检测的及时性,提高“早发现”能力。

厚厚的隔离门、紧张运行的实验仪器、“全副武装”的检验人员……记者看到,实验室内,核酸检测工作正有序进行。

自3月21日起,新工医学南京南站移动式方舱实验室投用,陆续收到来自南京南站及其他地区的大规模核酸样本。检测工作的过程,就是他们与病毒赛跑的过程。

“和病毒赛跑,需要核酸检测结果来得快一点、更快一点。”新工医学南京南站移动式方舱实验室相关人员介绍,“我们每隔1小时收一次样本,有时候哪怕只有不多的采样管,也要及时送过来进行检验,以快制快,保证6个小时内出检测结果。”

“穿好隔离服,也要先消毒。在这里每进一道门都要消毒。”实验室检验人员万倩云告诉记者,当日实验人员与样本接收人员确认大致接收样本管数,进入试剂配制间配置扩增试剂并分装至96孔板备用,需要1名技术人员参与。

记者了解到,因为检测标本中可能存在新冠病毒“阳性”标本,检验人员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样本操作。

正在检测的实验室检验人员孙海雪介绍,提取核酸是最关键的一步。检验人员从已灭活好的病毒采样管中抽取一定量的样本,通过核酸提取仪进行核酸提取。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再将密封的标本(核酸加样到反应体系中)瞬时离心后,通过传递窗传送到基因扩增区上机扩增……4个多小时的过程,检验人员必须全神贯注,动作小心翼翼,防止发生实验室交叉污染。

“核酸检测多集中在晚上,最多的一天有9000多管,最少的也有一两千管。”孙海雪说,有“10合1” 混采,也有“20合1”混采的。

南京新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移动式方舱实验室能及时检测出感染人群并进行有效隔离,且移动便捷,每座方舱正常日检测能力24小时1万管,若满负荷运作,每座方舱的设计样本检测能力为24小时1.5万管,按“20合1”混采检测计划,每座方舱日检测能力可达30万人次,将极大缓解全市核酸检测的压力,提升我市疫情防控能力。

南京南站作为我市“两站一场一码头”的重要枢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加。目前,该方舱实验室有14名检测员,白天4人,晚上10人。“我们是24小时轮岗,三班倒,日夜不停。”万倩云坦言,有些同事连上两个夜班,但她们没有抱怨,迎难而上。

此前,南京新工集团牵头与子公司凯基生物携手鼎晶生物,于今年1月28日共同投资设立南京新工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来源: 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