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核心是态度,所以说,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其实还是一个人做事做事的态度。

命运虽然无常,但抛开主观上不可控的因素,我们还是可以用改变态度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在历史上一些大人物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们合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这四人之中,曾国藩、李鸿章的关系尤为特殊。

有人说,李鸿章身上有曾国藩的影子,他完全接受了曾的衣钵。从事业上来讲,二人确有传承关系,但就为人处世的态度来讲,二人差别很大。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1)

李鸿章

曾国藩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读书人,十分注重个人修养,在他身上,既有谦谦君子的一面,也有虚伪做作的一面。

李鸿章不重品性修养,他讲求实用主义,不肯下“笨功夫”,更加热衷于取巧。用曾国藩的话说,李鸿章一直在“拼命做官”。

这种人生态度,既让李鸿章在晚清乱局中翻云覆雨、辗转腾挪,却也让他年轻时代吃了不少亏,以致年近40岁还一事无成。如果没有遇到曾国藩,青年李鸿章估计已经泯然众人。

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小村庄,家族虽世代务农,却一直有读书的传统。到了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这一代,李家终于时来运转:李文安考取了功名,与他同年进士及第的还有一个湖南小伙子,名叫曾国藩。

李鸿章家中排名第二,他少年得志,17岁考取秀才,后进京拜在曾国藩门下,24岁时又高中进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从此鲤鱼跳龙门,一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决定人生走向的往往是一个人的态度,而绝不仅仅是智商与才华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2)

李鸿章

对翰林院编修这个“金饭碗”,李鸿章根本瞧不上眼。在他看来,读书只是为了发迹,学问也只是敲门砖。他要的是封侯晋爵,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能靠读书。

当时,太平天国兴起,大清的正规军屡战屡败,反倒是湘军这种自筹自建的土民兵越战越勇,其领导人曾国藩的地位也扶摇直上。

于是乎,自己的老师就成为了李鸿章的效仿对象。但此时的李鸿章只想走捷径,却不知曾国藩背后下过多少“笨功夫”。

曾国藩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晚清做出一番大事,与他倔强刚毅、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有很大关系。

在曾国藩看来,人生要成就大事,就要有倔强进取的精气神,要立志“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

而要做大人物,不是靠取巧、靠取悦别人,而是要靠自己。这就是他所说的“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他从不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而是认为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有人帮助自己。只有自强,才能真正成功。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3)

曾国藩

曾国藩认为,要成功,就要下“笨功夫”,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他把这种看似笨拙的专心比作是“挖井”但凡是挖井,就不能求数量,而要坚持挖一口井,一直挖到它出水为止。如果挖不出水来就轻易放弃,再挖第二口、第三口,这样终究挖不出水来。

他还把这种持之以恒的“笨功夫”比喻成“种树”,所谓“十年树木”,需要的就是恒心与耐心:播下种子,施肥浇水,静待花开。

对于艰苦努力后的失败,曾国藩同样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成功就是从这些艰苦的磨练之中生长出来的。

曾国藩带兵,数次遭遇惨败,他本人也曾身临绝境,一度灰心丧气,甚至要投水自我了断。

但他从来没有被敌人彻底打败,而是在失败中完成了人生蜕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拼的不只是智慧和才学,更需要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只有咬紧牙关,“打脱牙齿和血吞”,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4)

曾国藩

可是,青年时代的李鸿章,并没有学习老师的这种人格魅力,他逢迎取巧,喜用手段,幻想着可以用走捷径的办法获得成功。

然而这个世界的真理往往是:成功的人下笨功夫,自作聪明才会取巧。

1853年,太平军大举东征,从武昌沿江而下,一路攻占安徽首府安庆,目标直指南京。消息传到翰林院,众皆哗然,唯独李鸿章惊喜万状,他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由于没有直接上书皇帝的资格,李鸿章怂恿老乡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而且奏折都给他拟好了。

动动嘴就能表忠心的轻巧活,吕贤基当然也是来者不拒。

可是没想到,咸丰帝这回却玩真的了:爱卿不是建议立即组织兵马收复安庆吗?既然有这份孝心,朕那就命你到安徽组织团练,征讨贼军。

吕贤基肠子都悔青了,现在连正规军都打不过太平军,更何况是民兵团练,搞不好还要掉脑袋的。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5)

太平天国

于是,又气又悔的他找到李鸿章说:“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

吕贤基把当时给自己出馊主意的李鸿章也给拉下了水。

结果,这对难兄难弟回到安徽还不到三年,吕贤基因兵败而投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顶不住压力郁郁而终。

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和弹劾也纷至沓来,李鸿章被削夺兵权,赋闲在家,人生第一次被打回了原形。

只有自己足够优秀,肯为成功下苦功夫,才会有人帮你。否则,任何的取巧与逢迎,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弄巧成拙。这一点在李鸿章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作为普罗大众,唯有拼尽全力,才能走向成功。但在成功的道路上,无论你多么聪明,都无法逾越下“笨功夫”这3个字,即便强如李鸿章,也别想动动嘴就能万事大吉。

现在很多人羡慕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总认为有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殊不知,总想一步到位、一夜暴富,人不但会变得焦虑,反而会丧失目标,误入歧途。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6)

李鸿章

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就要像当年的曾国藩一样,放弃“加速”、“超车”、“取巧”的幻想,以“拙诚”的精神对待和事业。“笨功夫”看似很慢,其实却是最快的。

所以说,开卷有益,多读读名人名言,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多看看曾国藩的话,可以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

然而,有人会问,我读不出来那么多感受怎么办?

也有办法,那就是看名人名家对曾国藩名言的解读。下面这本《成事》,就是著名作家冯唐对于曾国藩《曾文正公嘉言钞》的深刻解读。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7)

《成事》

冯唐不仅是个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成事》中,他用简单务实的语言,来解释如何成事的道理,通俗易懂,发人深省。

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级别高(青年李鸿章屡遭挫折)(8)

冯唐

用他的话说,成功虽然不可复制,但成事之理人人可学!

#618好物趋势# #文史好物大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