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15回阅读问题解答与指引,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读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读红楼梦,道学家看到(跟着道长读红楼梦)

读红楼梦,道学家看到

第一部分:第15回阅读问题解答与指引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1、“铁槛寺”停灵期间,王熙凤为何滞留水月庵(即馒头庵)?因何而弄权?作者巧设这一故事情节,有何深意?

问题解析

第一问:王熙凤滞留水月庵。

1)直接的主要原因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在铁槛寺为秦氏大殡,需做三天道场,不能离开。

2)内因的主观原因是:王熙凤在铁槛寺居住“嫌不方便”,“因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静虚说了,腾出几间房来备用”。

3)潜在的外在原因是:“宝玉初到郊外,哪里肯回去,只要跟着凤姐同住,王夫人只得把宝玉交与凤姐”。

第二问:凤姐弄权“水月庵”。

1)诱因是,禁不住老尼之激将,而受人之托。水月庵老尼静虚为长安府张大财主打赢“官司”而求助贾府。用激将法,诱使凤姐干预一场婚姻官司。张财主一女二娉。张家之女金哥与长安守备的公子有“聘定”之婚约,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少爷一见钟情“打发人来求亲”而且“一定要娶”,张大财主“欲待退亲”,而长安守备“偏不许退定礼”,两家“就打起了官司”。张大财主急了,“着人上京找门路”。

2)归因为:主观上,王熙凤从不信邪、我行我素。凤姐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客观上,社会风气的污浊,逐利忘义、薄情寡义;官场的腐败,官官相卫、徇情枉法。本质上,王熙凤人性中的贪婪与无畏,水月庵的老尼静虚“六根不静”,贪财惹事。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段文字之中:其一:凤姐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其二,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

探究指引

作者巧设这一故事情节,有何深意?属于适构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1)厘清相关的故事情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是一件怎样的官司?

2)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王熙凤与静虚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人性的丑陋表现何在?

3)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王熙凤与静虚是怎样的关系?静虚与张大财主有何瓜葛?张大财主与长安守备、长安府太爷有怎样的纠纷?金哥与长安守备公子、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少爷有怎样的情缘纠葛?繁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怎样的社会情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2、秦可卿之弟秦钟爱上了谁,结局如何?秦家姐弟的命运有何不同?作者借秦可卿的生命悲剧要表达什么?

问题解答

第一问:秦可卿之弟秦钟爱上了静虚的弟子智能。结局是:因爱上一个佛门之人,被父亲打了一顿,不仅气死老父秦邦业,而且自己添了许多病症,不治而亡(参见16回)。

第二问:秦可卿与秦钟非同胞姐弟。秦可卿为秦邦业收养之女,秦钟乃秦邦业老来得子。秦可卿。生前为宁国府之“倾情之人”,犹为宝玉所意恋而“梦婚”(参见第5回),死后因丈夫贾蓉捐授“龙禁尉”,看似风光无限,实为陪衬。令人惋惜。秦钟。则放纵情欲,在秦可卿丧期与尼姑在佛门净地偷欢,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气死老父秦邦业。虽有宝玉关碍,但还是被“鬼判”捉拿而去阴间,暗示死有余辜。(参见16回)

探究指引

作者借秦可卿的生命悲剧要表达什么?属于适构性问题,旨在指导学生思考探究。

1)梳理情节。结合第5、7、13、14、15章回,梳理相关故事情节,贾宝玉与秦可卿之间有怎样的故事?(是太虚幻境,还是世俗现实;是梦境,还是真实……)(是人间真情,还是大逆不道;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还是滚滚红尘中的传奇演义……)

2)对比分析。怎样理解荣府小叔叔贾宝玉与宁府侄媳妇秦可卿之“情缘”?(是机缘,还是孽缘;是精神之寄托,还是理想之追求……)怎样解读“读书郎秦钟”与“水月庵徒子智能”之间的“情爱”?从这样的“情缘”何“情爱”,你感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具有怎样的内涵?作者在暗示什么?

(提示:秦可卿为何是“太虚幻境”“薄命司”之“金陵十二钗”第一个薄命之人?秦钟为何在秦可卿丧事期间演绎出一场情恨悲剧?家塾里的读书郎与水月庵佛门弟子演绎的情爱故事,有何隐喻?)

3)前后观照,揣摩思考。将第5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曲歌与第13-15回所叙述的秦可卿悲剧故事进行观照,感知现行本的《红楼梦》之“故事情节”和“立意”有怎样的微妙变化?

摘录与简析

第5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关于秦可卿的配画、判词、曲歌:

配画: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自缢身亡)

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因情而生幻)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氏因荣宁二府之漫骂不肖之言而亡)

曲歌

第十二支〔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暗示悬梁自尽)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红颜薄命)

箕裘颓堕皆从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宁府因‘敬’之宿孽而消败)

第二部分:第16回阅读问题与探究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1、贾元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宁荣二府齐集庆贺,热闹非常,独有谁“置若罔闻”,为什么?作者如此刻画宝玉,借此要表达什么?

2、“省亲别院”位在何处,由谁“筹画起造”并“制度”“一应点景”,贾府哪些人参入了这项“喧阗热闹”的工程?“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说的是谁?作者如此“一手而两牍”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2021年12月10日于鹏城三清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