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的隐喻手法“曲高和寡”

吉祥果

隐喻,是一种电影剧情表现手法,但隐喻还能够由浅入深让大多数观众读懂隐喻所指含义并产生强烈共鸣,这才是成熟的电影手法,不然票房和电影本身价值的传播意义将会大打折扣。《让子弹飞》中姜文、周润发、葛优三人关于“张麻子为黄四郎接腿”的那一段台词,使用了“隐喻”而且是“只让极少部分人读懂的隐喻手法”,实际上并不成功。虽然很多故作高深的网友,经常以“自己能够读懂这段隐喻”而大秀“审美优越感”和“智商优越感”,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网友自以为懂得这隐喻,但至于是不是导演姜文的隐喻所指则并不一定。第二个是,不试图让大多数人读懂的怪诞隐喻,绝不会引发观众在情感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的共鸣。除这段台词之外,《让子弹飞》其他使用“隐喻”的地方随处可见,但实际上这些手法使用得都不成功,当然不排除那些自以为领悟这些隐喻的自以为是者大秀他们和导演姜文的“灵魂共鸣”,并彼此互誉对方为知音,也或者姜文这部电影主要是拍给他自己看的,或者拍给小众看的,也未可知。承认《让子弹飞》的隐喻手法怪诞难懂不易共鸣,并不羞耻,倒是那些故作逼格地赞美“皇帝的新装”者,令人不齿。导演姜文的强势性格天生地拥有一份将自我审美标准具有进攻性地主动殖民给大众的侵略性,但如果不能令大众理解并共鸣,这个审美层面的殖民侵略是失败的,尽管他其他大多数作品非常成功。

让子弹飞的三个时间段(让子弹飞的隐喻手法)(1)

因此,作为追求大众传播效应的作品,《让子弹飞》是不是一部成功电影还是大有争议的,以我个人的衡量标准认为它不是。姜文导演和出演过很多优秀作品,但《让子弹飞》颇有争议。据说该片的演员扮相,让美国观众产生了“美国西部片”的感觉。但东部和西部不重要,太平洋哪一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姜文导演要表达什么,并且让多少观众读懂了他的表达?我们这些具有“传道精神”的人非常看重这一点。有些媒体吹捧《让子弹飞》是一部“不朽的电影”,朽不朽的,我看还是要先有一个标准,然后再论证不朽。(吉祥果2022.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