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

讲规矩和不讲规矩(立规矩更要行规矩)(1)

孟子:“不以规矩,不以成方圆”大概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服从的基因,但是同样也有质疑的精神,两千多年的封建强权政治,造就了民众尊上、唯上的政治基因。

《韩非子·解老》云:万物莫不有规矩。

但是同样俗语也常讲:规矩都是人定的,规矩是用来打破的。这些让人很挠头,一个角度要遵守规矩,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要质疑,恰如矛与盾,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1.

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居家、待人接处的各种规矩。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的接过来;用筷子取菜或汤勺取汤,不能比他人多取,适量就好等等这些规矩。哪家的小孩没做好,会被亲戚朋友议论“没教好”,哪家的小孩做的好,就被冠以“真乖”的褒扬。

讲规矩和不讲规矩(立规矩更要行规矩)(2)

我们从小到大,被学习处处的规矩,这些学习的内容,构成了我们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小学老师给每名学生的评语,第一句一定是某某同学尊敬师长,刻在文化里的基因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也融入到社会道德的方方面面。

对于国家而言,国家的规范性文件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等,它们构成了公权力的刚性内容,社会上的规矩构成了道德的内容。打个比方,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栋楼,法律则是钢结构。光有钢结构也没用,填充在钢结构之中,为房子遮风挡雨的是混凝土则是我们的道德。

整个中国在法律和道德的严丝合缝中运转下去,刚过去的一年,疫情肆虐的时候,国家公权力的一声令下,能够让一个城市按下暂停键,一方面是体现权力制度的刚性,但是我想更多的是藏在国人心中的守规矩意识的唤醒。

2.

真正的真理不在非左即右的,而是藏在折中的中庸思想中。

讲规矩和不讲规矩(立规矩更要行规矩)(3)

以党的领导原则为例。

1945年的中共七大,毛泽东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更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

我们党的领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也是体现出大智慧,偏向任何一方都是有失偏颇的。过于民主,可能会造成西方国家一样的疫情失控,各执己见,过于集中,走向了集权的极端,重要的是平衡,公权力的目标始终是保持国家底层人民的呼声能够上达天听。

秦朝自商鞅变法后,走向上富国强兵之路,靠的是“耕战”的军功爵制度。

军功爵制: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这就是说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秦国强大靠的是商鞅定下的一系列的制度规矩,更重要是国家公器一以贯之的空前强大的执行力。

规矩也是如此,立规矩时考虑周全,照顾到社会的绝大多数,力保公平正义。

3.

从事多年的基层管理,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立规矩易,行规矩难。

俗语告诉我们:规矩都是人定的。

这句话也在间接的告诉我们,可以打破所谓的规矩。

我常常形容这些现象:言人不言己,严下不严上。这些现象比比皆是。

某某官员昨天还在会议上大话厥词,谈及腐败深恶痛绝,今天就被纪委带走,接受组织审查。

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行规矩难?难道是定下的规矩不合理?或者面向的大众不合理?或者是没有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2020年在武汉封城后,媒体仍然曝出了有神通广大的人,能够凭借关系出城。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网上的笔诛口伐可以让这些人无处盾形,却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总有人在挖规矩的空子。

由此,我想到了圣贤的“慎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人人都能守得住心里的规矩?如果谁说“能”,那估计是要被耻笑。

讲规矩和不讲规矩(立规矩更要行规矩)(4)

4.

劣根在内心深处。

我们可以在台上冠冕堂皇的讲着规矩、要求,毫不脸红,也可以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喷一句:去TM的。台上是你,台下还是你。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的四句话: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们都有分辨善恶的心,也有趋利避害和意,意动心也动。

立规矩时,本着我们无善无恶的心,为国为民为单位着想,行规矩时,意动,动了“思凡”之心,“这让我很不舒服”“隔壁老王也薅了羊毛”,我也不能示弱。

心动是我,意动是我。

人们遵守的,永远是只能自己心里的规则,而不是纸面上的规定。

规矩,有的时候说不清道不明,人非圣贤,立下的规矩,需要有人遵守。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行规矩也如此,先让一部分人行事立规,带动社会守规矩的强大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