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万象贞老师于2018年11月22日22时30分在昆明家中病逝,享年82岁。

万象贞老师,工旦行,师从滇剧竹派宗师“竹八音”张禹卿先生,艺名为“小八音”,是滇剧竹派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擅演悲剧人物,嗓音醇厚,韵味独特,表演准确细腻,博采前辈艺人及其他剧种所长而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其代表剧目有《借亲配》、《荷花配》、《元江烽火》、《望夫云》、《京娘送兄》、《杜十娘》、《拷红娘》、《烤火下山》、《血手印》、《团圆之后》、《厨娘》等。

钢琴曲商场弹青城山下白素贞(千罗万象曲中意)(1)

昆明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曾以其包容的姿态庇佑了中华民族的万千英才。而被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称之为“真正能保持中国之正统者”的滇剧,也以其独特的韵味在那时得到了许多寄寓春城的文化名流的青睐,除了刘文典教授外,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钱穆、陶光等先生也都是戏院的常客。当时,与他们同慕滇剧风流的还有1937年出生在昆明的万象贞,作为本地人对滇剧更是有着一种难分难解的深情,幼时的她也许就曾同这些先生在某个戏场偶遇过。

1945年,因家境寒微而辍学的万象贞进入了戏班学戏,师从滇剧著名旦角表演艺术家张禹卿先生。得遇名师指点的她于次年首度登台演出,凭借在折子戏《拷红娘》中塑造的警聪灵慧、风趣活泼的红娘形象一炮打响,开始在昆明走红。

钢琴曲商场弹青城山下白素贞(千罗万象曲中意)(2)

学艺十年之后,万象贞老师迎来了其事业的发力期。

1956年,万象贞老师参加云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凭借在《荷花配》塑造的荷花仙子一角斩获表演一等奖。同年,携《荷花配》、《烤火下山》、《借亲配》等戏晋京演出,得到了首都戏剧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并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二期戏曲演员讲习会。

1959年,万象贞老师同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彭国珍老师主演的《借亲配》被搬上了荧幕,这是滇剧史上的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戏曲电影。该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拍摄,后在全国范围发行放映,受众极广。同年,其主演的《京娘送兄》在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

钢琴曲商场弹青城山下白素贞(千罗万象曲中意)(3)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其艺术生命最为璀璨的时刻,却遇上了“十年动乱”。然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待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年过不惑的她再次站上了滇剧的舞台。1979年春天,她复出的第一场戏在云南省委党校演出,消息一经传出,一时间万人空巷,剧场被围得水泄不通,观众们争相重睹“小八音”的舞台风采。

复出后的万象贞老师,不辞辛劳,更加卖力地投入到滇剧的演出中,似要把当初丢失的时光全都补回来,同时也是对那些许久没能听到滇剧的热情观众的一种心灵抚慰。那时的演出相当频繁,她却甘之若饴,还跟随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央慰问团赶赴前线,为边防部队送去精彩的演出。

钢琴曲商场弹青城山下白素贞(千罗万象曲中意)(4)

万象贞老师也早已成为了云南滇剧的一块金字招牌,恰如关肃霜老师之于云南京剧。

那时,每逢重大节日、东南亚政要来访或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入滇,万象贞老师总会和关肃霜老师一道登台演出以作庆贺或者招待。万象贞老师同关肃霜老师“一文一武”,同台演出,仿佛已成了那个时代云南省重要晚会的“标配”(五六十年代已然有之,八十年代再续前缘)。

也许是年轻时候吃过太多的苦,晚年的万象贞老师一直体弱,多在家中静养,极少外出。丈夫和女儿提起她时,总不免带着一丝疼惜地说:“她是苦伤了!”然而对于热衷学习的后辈,她依然是不辞劳苦,愿意悉心教授,当今滇剧界的领军人物冯咏梅便是出自她的门下。

钢琴曲商场弹青城山下白素贞(千罗万象曲中意)(5)

千罗万象曲中意,玉洁松贞“小八音”。

弹落青史几多红尘,万象贞老师虽已驾鹤西去,然而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依然还在,可赏,可传……艺术不朽,万象贞老师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