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一词,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诗啊,千古名句,改变了三个词的词生——采菊,不是采菊这一动作;东篱,不是东边的篱笆;南山,不是南面的山。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开创了东篱)(1)

陶渊明的隐居之志

那这三个词到底是啥意思呢?“悠然”二字,就是答案。是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是超脱尘世的情趣,更是作者隐居之志的一种抒发。

陶渊明这首诗中表达出的超然情趣,是那个时代的特性,魏晋时期所谓的名士风度,就常含隐居之志,主要是因为时局动荡,便以隐居等方式,表达自己不问政事的人生态度,以明哲保身。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开创了东篱)(2)

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洒脱。

陶渊明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隐士,他开辟出一亩三分地,每天没事就去种种豆子,结果草盛豆苗稀,啥也没种出来,生活温饱都成问题,别人请他出山当官,却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什么受后世追捧?五个字:人穷志不穷。这是真正的隐士。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开创了东篱)(3)

东篱

陶渊明之后,东篱一词的意象就被固定了。东篱就是采菊的地方,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超脱的情趣,是理想化的隐士生活,是一种象征。

但真要像陶渊明这样做一个隐士,又谈何容易?文人士大夫真正的理想,还是致君尧舜,实在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待不下去了,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但那种隐居起来,逍遥自在的生活,从来都是文人士大夫割舍不下的情怀,如王维,在朝廷做官,他是出世的人臣,但他又营建辋川别业,休闲的时候就去过一把隐居的瘾。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开创了东篱)(4)

后来,文人士大夫们就在自家小院中,留出一块地,用于饮酒作诗,称为东篱。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她在重阳节嗅着菊花的幽香,思念着远方的丈夫。

陆游《东篱记》:“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退休之后,终于可以放下俗世的一切事情了,赶紧开辟一块地隐居起来,称之东篱。

又如元朝马致远,直接以东篱为号,寄托自己隐居的情怀。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开创了东篱)(5)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开创了东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