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城市喧嚣到心灵独守,桃花源般的秘境成为国人文化心理最深处的符号。园林,这一独属于中国人的“心灵后花园”,更成为几千年来审美的凝聚。

出则朝堂,入隐山林,将千年之美框景一园,干净,内敛,雅韵,打破城市文明的界限,以山水之美雕琢一个时代的诗意生活,这或许是对当下冷漠快捷的城市生活做出的一种最好回避。

浅山有墅,一园一院。

玖瀛山下,玖瀛府。

园林史颐和园的造园特色(造园记承千载风韵)(1)

玖瀛府实景

象法洛阳名园

心与境契的千载致敬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名园又一园。

从东汉到北宋,洛阳园林的辉煌一直传续,从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司马光的独乐园、邵雍的安乐窝…… ,都成为一时之下的追逐。

《洛阳名园记 湖园》:“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着,艰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

玖瀛府以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兼六美学”为魂,遵循“兼六园、悟美具,彼之之往”的理念,设计「五美」主题概念,打造“明珠迎净,山色有无中,春以云泽,石外绿苔幽,叶由赏奏”的小品景观体系,再现洛阳名园的千载遗辉,为当下人居营建心灵深处的皈依居所。

园林史颐和园的造园特色(造园记承千载风韵)(2)

玖瀛府别墅

一府三园规制

抱朴守真的精神回归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瀛台惟北通一堤,其三面皆临太液” ,乾隆《瀛台记》曾对此做过描述,后来一直成为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玖瀛府以瀛台造园艺术构思为蓝本,秉承“一池三山”模式,创造“一府三园”蓝图,在别墅群落之中打造悬月园、嵩涧园、玖瀛山三大园林,将山水以内敛的形式藏于一方院墅之中,折射出上千年来的哲学智慧。

山是永恒历史,水是灵动华章,以水为魂,于灵动中造景之美。

引水入园,打造镜面水景,空灵明朗的意境在踏入之初,便隐匿了繁芜世俗,一种“人在景中,人亦为景”的情境跃然而生,让人不禁想起诗人卞之琳最著名的朦胧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与悬月园不同的是,嵩涧园以苍古主题,配合曲折蜿蜒的叠水,假山,亭台,或倚楼听雨,或读书品茗,生活的意境全都于此缓缓铺陈。时间的变化也在囿苑之中自由转换,春夏秋冬、日月云水或有或无的庭院界限,在虚实之间婉转变幻,内心的淡然独守着这一份宁静。

私藏一座山,想必这是对玖瀛府最大的感叹。一座山的礼遇,暮露晨风,枕月观云,将国人对山的情愫寄寓于此,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半山生活场。登高远眺,俯仰一城之姿。

园林史颐和园的造园特色(造园记承千载风韵)(3)

四坊十八巷

千载门第的温情守护

从福州的三坊七巷,到或窄或宽的江南巷弄,一坊一巷,蕴藏着诗词风月的人文情怀。

玖瀛府重拾对家庭邻里的生活雅致,造“四坊十八巷”的院落礼制,将园林的含蓄、精致与别样的风骨,都浓缩在这阡陌巷弄之中, 每一个名字的来由都有着深刻的含义,深入探寻,总有讲不尽的故事、说不完的人文。

巷道中移花造景,种植专属花卉树种,甄选珍贵树种,成树全冠移植,将每颗树木、每株花卉均完整、原生态地移植到社区中,实现“一路一树种,一街一景观”的格局,足不出园,四时美景尽藏。

园林史颐和园的造园特色(造园记承千载风韵)(4)

一幅《富春山居图》引无数人遐想,峰峦山野、茂林修竹,其所营造的天人合一的园林意境无不成为每个人的向往。一园,一世界,将一城万千气象容纳于一园之中,建筑自然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置身其中宛若画境。

正如曾仁臻先生在《造境记》一书中所言:中式园林与山水相近的气息使我感到亲切,让我思考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对于历来便崇尚“天人合一”理念与审美的中国人来说,心里都有一个中式梦:山水自然间,庭院叠檐处,亭廊池榭,花窗瓦当……

“有宅容身,有园寄情,山水如画,风骨凛然。”

玖瀛府,如是而已。

园林史颐和园的造园特色(造园记承千载风韵)(5)

玖瀛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