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长城的东部端点

赵北长城分布图 赵北长城的东部端点(1)

赵北长城分布图 赵北长城的东部端点(2)

  

韩金秋  赵北长城是赵国北部的长城,有别于赵国南部的赵南长城。修建于战国晚期。根据《史记》记载,赵北长城的西起高阙,东到代。但对高阙和代两个地方的具体位置,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列国之间征伐不已。各国普遍在边境上修筑长城,掀起了中国第一次修筑长城的高潮。赵国、燕国在南境和北境都修筑了长城,为与南境的长城相区分,一般将两个国家北部的长城分别称为“赵北长城”和“燕北长城”。  赵北长城修筑以前,赵国北与白狄建立的代国为邻。公元前476年,赵襄子灭代,这是中原文化与戎狄文化关系史上的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此后,中原的史书上关于游牧人群的记载多了起来。中原人对不同族群也有了区分,胡、东胡、林胡、楼烦、匈奴等不同称呼开始出现。  据《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置云中、雁门、代郡”。这段话的意思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打败了北方的林胡、楼烦,在新占的土地上修筑了长城。东部从代开始,西部的止点在高阙。在长城内侧新占土地上设置了云中、雁门、代等三个郡。据《汉书?地理志》,代郡包含18个县,辖地大体包括今张家口市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部分地区。正因为如此,学界对赵北长城的东部端点存在很多争论,有的观点认为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有的认为在蔚县,有的认为在宣化,还有的认为在张家口西部的坝头上。  2014年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兴和县东部的友谊水库北岸发现了早期长城,并向东南延伸到尚义县境内。这道长城实际就是1996年至1997年李逸友先生调查的那道长城向东延伸。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东部的二十七号村东南消失后,在友谊水库北岸出现,又越过友谊水库,自衙门号村东南越过省界,自西向东伸入尚义县下马圈乡境内。沿上白窑村西北的大黑山北坡向东延伸,至一条南北向冲沟消失。在冲沟东侧的“边墙梁”上出现,拐为西南一东北向,在山体东坡消失。在下白窑村东北再度出现,至“脑包山”顶消失。在常胜湾村南,长城跨过银子河,开始沿银子河南岸山体修筑,断断续续大体连成一线。向东进入小蒜沟镇,经过王花窑村、洞上村、北槽碾村、乌良台村、下纳岭村、南营盘村、新庙村、小蒜沟村,在小蒜沟村南再次越过瑟尔基河,拐到河北岸,在小土台村南出现墙体,蜿蜒向东千余米消失。  尚义县赵北长城在鱼儿山主峰西侧消失不见。笔者认为,尚义县赵北长城止于鱼儿山,鱼儿山就是赵北长城的东部端点。  地形上,鱼儿山适合做长城的端点。在尚义县、万全区、张北县三地交界区域,鱼儿山是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其东、西、南面地势较低,均无高山,鱼儿山孤峰峭立,显得分外高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这里作为长城端点,有显著的标识作用。与赵北长城的西部端点高阙一样,都是较高的山体,在地理特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地理上,鱼儿山是燕赵两国界线的北端。因为长城具有标定领土范围和防御的功能,领土在哪里长城自然也会延伸到哪里,确定了领土的界限,也大体能确定长城的止点。  考古学文化上,燕赵在鱼儿山至小五台山分界。赵灭代后,在代地设立封君实行管理。不过赵并未把注意力放到经营代地上,对赵国来说,西部强秦的威胁更为急迫。此前久被代国压制的燕国,则趁机渗透到代地东部,将其势力推进到怀来盆地。怀来盆地及附近的燕国文化遗存的出现时间,是在战国早期,与代国被灭的时间大体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