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兵分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进攻,意在攻占太原为配合友军作战,刚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第115师,东渡黄河来到平型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及其意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及其意义(重温抗战历史平型关大捷)

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及其意义

1937年9月,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兵分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进攻,意在攻占太原。为配合友军作战,刚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第115师,东渡黄河来到平型关。

在勘察地形后,115师决定在这里打一场伏击战。9月25日清晨,一夜风雨过后,有日本铁军之称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进入115师埋伏圈,战斗随即打响。后来,115师将领总结道:这是一场恶战!在过去的战斗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八路军官兵前仆后继,殊死搏斗,最终以伤亡600多人的代价,击毙日军一千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这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打下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编辑 李晓北 王洪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