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四季中,毫无疑问秋天是最美的。为了抓住秋天的尾巴,我特意在今天选择了参观半坡遗址博物馆,想要瞻仰一下仰韶文化的代表聚落。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1)

博物馆大门

半坡遗址距今6000多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于1953年被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博物馆坐落于西安市东郊的浐河河畔,交通便利,因此我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根据博物馆里的相关介绍,我知道了该遗址主要分为两个展馆,一个是遗址馆,一个是文物馆。我首先参观的是遗址馆。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2)

遗址馆

遗址馆

跨过层层的台阶,我仿佛穿越回了6000年前的原始部落,先民们的生活图景似乎就在眼前。虽然如今这块土地看起来非常贫瘠,但6000年前的这里一定水草丰美,先民们便选择了在这里安营扎寨,过起了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下图中的房屋遗址轮廓鲜明,先民们曾经在那一个个洞孔中扎上木棍,搭建起属于自家的小屋。小屋里有生火做饭的地方,有休息的地方。温饱问题永远是最大也是最基础的需要。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3)

房屋遗址

除了类似的多个生活区,不远处就是墓葬区。先民们的墓葬区与生活区离得如此之近确实让我很意外,也许他们想让去世的亲人不要走得太远了吧。遗址馆里有不少保存完整的先民们的遗骸,有大人的也有小孩的,有初次埋葬的,也有第二次埋葬的。出于恐惧和尊重,我没敢拍下那些照片。特别要提的是先民们将2、3岁时去世的小孩安葬在了类似小瓮的棺材里,被称为瓮棺。这样的埋葬方式我是头次听说。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4)

连通灶

上图是两个相连的灶头,比每个房屋中的灶头要大太多。据推测这里应该是举行类似祭祀等活动的场所,先民们需要大的灶头准备食物或者祭祀用品等等。看来即使是在原始部落,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便会追寻精神方面的需求,只是已经没有人能推测出他们大概做了些什么。

文物馆

带着被震撼的感动,我继续参观了遗址附近的出土文物展,也就是文物馆。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5)

文物馆

馆中陈列着半坡遗址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除了一些原始的石制工具,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各种形态的陶器了。6000多年前的先民们竟然就已经能够制作出彩陶,这实在太让人惊讶了。而彩陶盆上最常见的花纹便是鱼纹,可见除了农耕,渔猎也是当时的半坡先民们的日常活动。如下图所示,彩陶上的鱼纹还发生了一定的演变,从最初的象形逐渐变为了线条,这是先民们的审美水平以及制陶水平的证明。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6)

鱼纹彩陶盆

而下图中的人面鱼纹盆应该就是半坡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除了鲜明的色彩和鱼纹以及其他的装饰性线条之外,人脸的出现让这个彩陶盆变得异常神秘。这个生动形象的人脸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呢?是普通的装饰还是某种图腾或者祭祀的需要,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可只是站在那里多看几眼都让我们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7)

人面鱼纹盆

除了彩陶盆,馆中陈列的很多尖底瓶同样吸睛无数。这些大小不一、形态略有差异的尖底瓶到底是用来储存物品还是加热食物的呢?被装满后如何让他们保持垂直呢?这些问题至今都在拷问着我们所有人。我个人认为把尖底瓶作为加热器具的可能性较低,有可能是把半截埋进土中以保持瓶体垂直于地面,然后可以用其保存谷物或者液体。你的看法呢?

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半坡遗址半日游)(8)

尖底瓶

写在结尾

半坡遗址发现之初,陈毅元帅曾亲临视察并拨款30万支持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当时遗址附近的村民们也积极响应号召捐献了不少文物。再加上考古学家们的5次大规模发掘工作这才有了如今的半坡遗址博物馆,我们才能够有幸地窥探到远古时期先民们的生活并从中受到滋养。

ps:图片均由本人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