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词扩写(写景小诗来自杨万里)(1)

杨万里,最初走进我记忆的,是写景小诗《小池》诗云: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风趣,轻快,别有意趣。

你看,池边的一眼泉水好像十分珍惜,甚至有些吝啬似的,无声流淌,细细不绝。树荫映在清凉的水上,好似特别喜欢这柔和的晴天,更让人欣悦的是那一片鲜嫩的荷叶里,荷花那尖尖的角儿刚刚露出水面,喜好追风的蜻蜓就早早地占据了它的顶尖。

杨万里诗词扩写(写景小诗来自杨万里)(2)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只小小的花骨朵,再加上一只小小的蜻蜓,就是整幅小品的全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精致,宜人。—“惜”—“爱”,化无情为有情,给事物以生命。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更是妙趣横生,小荷“才露”,蜻蜓“早立”一呼一应,相依相偎,小小的池塘有着无限的生机,无限的活力,无限的妙趣。

作者“小”处着眼,寥寥几笔画,化平凡为神奇,意趣盎然,形神兼备,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人间词话》)

特别是末二句,极具生命力。现在,人们常借来形容那些初露头角的新人,他们的出现立刻引来关注,立刻得到了赞赏,新的力量,更具活力。

杨万里诗词扩写(写景小诗来自杨万里)(3)

面对自然,面对日常的生活,杨万里总有新奇的发现,总能于平常之中挖掘出新鲜生动的诗意之泉,看这首《宿新市徐公店》诗云:

蓠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看见,暮春时节,稀稀疏疏的篱笆墙,一条小路沿着墙边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繁闹的花儿已经谢去,新生的叶儿才刚刚吐绿,还没有形成浓浓树荫的阵势。

小路上,顽童们嘻嘻哈哈地奔跑着,正追捕着一只翩翩飞舞的黄蝴蝶。可是,那调皮的蝴蝶仿佛有意要跟他们逗乐似的,一眨眼就飞到那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中了。黄蝴蝶借得黄菜花的掩护,孩子们再也找不到了。又是一幅意趣盎然的乡景画图。

杨万里诗词扩写(写景小诗来自杨万里)(4)

再看这首《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大人可以百无聊赖,而儿童却永不寂寞。梅子离成熟还远着呢,孩子们就急不可耐地尝鲜了;大人们午睡起来,也许就是诗人杨万里自己,懒洋洋地,什么也不想干,就憨痴痴看着孩子们“捉柳花”。柳花飘飘,忽东忽西,它们的运行没有固定的轨迹,毫无章法可循,逗得孩子们满院子跑,孩子的天真也就在“捉柳花”这幅跳动不止的画面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再看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儿童仍然是画中的焦点,作者很闲事,慵倦,想看看书,刚一打开书页,又兴致索然,他来到泉边,手捧泉水,去浇洒芭蕉,那稀里哗啦的一阵声响,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孩童,他们误以为老天爷突然下起雨来了。

大人的闲散无聊,儿童的天真烂漫,相互呼应,于无聊懒散之中见生机,见性味。经历人生变故,世事磨练,大人们多一份迟钝,多了一份漠然。然而,在儿童面前,作者又看到生活的鲜色,品阅了十足的村居味儿,收获了生活的旨趣,还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未来。

我们品阅了诗歌里醇厚的乡土味儿,同时还领悟到:平凡的生活里一样有鲜活的诗意存在。再庸常平凡的生活,都有滋有味,都有诗意充盈,关键在于“画中人”的眼睛,。以及他有没有一颗能够及时感应,及时接纳、及时回应的心。

杨万里诗词扩写(写景小诗来自杨万里)(5)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诗,读来真是脍炙人口,酣畅淋漓。早晨,作者一早出净慈寺,眼前一亮,天阔水旷,豁然开朗。

你看,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天,比起别的季节,她的风光别有韵味儿格外不同。

你看,望不尽的荷叶平铺而去,一片碧绿,一直铺到水天相连之处,大有把蓝天也染成一片碧绿的阵势;阳光下,新开的荷花分外娇艳,格外嫣红。

西子湖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唯有六月别具魅力。面对此景,怎会不惊喜?怎么陶醉?

作者的惊喜,作者的陶醉,连同作者脍炙人口的诗句,深深地感染了今天的我们。

杨万里的诗取材世间万物,以及鲜活的日常生活,并富于丰富的理趣。故而,诗兴盎然,诗如涌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各位友友,您知道杨万里的诗被世人称为什么“体”吗?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呵!

杨万里诗词扩写(写景小诗来自杨万里)(6)

以文养心,以诗明志。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