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录》中说他“以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也提到他“有胆勇,善战斗”,而这位“百战百胜”的神勇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兰陵王。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王室成员,也是文襄帝的第四个儿子。虽然父亲贵为皇帝,可他的母亲却无史可考。

兰陵王前期真实身份(假面美男兰陵王)(1)

绝色美男的无奈

首先说兰陵王确实是美男子,很多史书都对此做出记载:《北齐书》《北史》中都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 可见,兰陵王确实很美,要是放在现代,他应该是个标准的花样美男,没准可以成为大明星。

可在那个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战乱频发的年代里,作为经常要上战场对敌作战的王室成员,这副天生的好皮囊却为他带来了麻烦。试想,在战场上,谁会怕一个长相俊美、声音动听的将官呢?

兰陵王前期真实身份(假面美男兰陵王)(2)

没有办法,那个年代也没有整容手术,谁也不能为了打仗去毁容,兰陵王只好命人做了一些面目狰狞的面具。每当出战的时候,兰陵王都会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人的目的。

比如《旧唐书 音乐志》就曾记载:“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长得好,还能打胜仗。

公元564年,生活在北方草原的突厥人和占据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守城部队弹尽粮绝,形势危急。如果洛阳失守,那么北齐政权能否继续存在就是个问题了。

北齐武成帝急忙调集各地军队去解洛阳之围。 可当北齐大军赶到洛阳城外时,面对将洛阳城围的像铁桶一般的北周军队,北齐大军有点束手无策——说什么也攻不进去!

兰陵王前期真实身份(假面美男兰陵王)(3)

正在这时,一位身披铠甲、手握利刃,脸上还带了一个让人恐惧的面具的将军率领五百名士兵冲向了北周军队。这位将军异常勇猛,北周的军队竟然拦不住他,他带着这队人马杀出一条血路,直冲到洛阳城下。

洛阳城守城军士被围得已经绝望了,见有人前来,害怕有诈,不敢贸然打开城门。当这位将军摘下面具时,守军欢呼声四起,因为他就是著名的兰陵王高肃。 见高肃率援军赶到,守城将士信心大增,打开城门与兰陵王的军队一同杀向北周军队。

结果北周军队“丢营弃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真可谓是溃不成军!此次大捷,使兰陵王威名远播,北齐皇帝还加封他为尚书令。

长相俊美,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将领。

愚忠终遭毒手

兰陵王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所以小心翼翼一直伴随着他的人生。 虽然能征善战,可为免自己“威声太重”,他不得不装病在家,不问政事。

一次,江淮地区遭受盗寇滋扰,且情况紧急,兰陵王害怕再次拜将,竟然埋怨自己“去年面肿,今何不发”?深植于他心中的惶恐可见一斑。 可兰陵王毕竟是人,就算再小心,在不讲道理的皇帝面前,总有撞上“枪口”的时候。 有一天,北齐后主高纬与兰陵王一同追忆邙山大捷。高纬说,当时兰陵王“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听皇上这样关心、疼爱自己,兰陵王激动不已,表忠心般的说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兰陵王觉得自己是表达了感激与亲情,

可高纬不觉得。他觉得,谁和你是一家?你就是一个臣子而已!进而还怀疑拥兵自重的兰陵王高肃是不是想取而代之?兰陵王事后也觉得这句话可能说的不妥,更加刻意淡化自己的存在,将低调进行到底,可高纬能放过他吗?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的一天,北齐后主高纬派人来“看望”皇兄,可送来的礼物却是一杯酒。兰陵王望着那杯酒,心情惨然,他知道那是一杯毒酒!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兰陵王前期真实身份(假面美男兰陵王)(4)

他想起一年前,为北齐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斛律光,毫无征兆地被高纬骗进宫中,被用弓弦残忍地勒死了。所以就算自己想不明白,兰陵王知道自己也没必要去弄明白了,因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这样有尊严的死去!

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毅然喝下毒酒,结束了自己才33岁的生命。兰陵王死之前,烧掉了所有的债券。由此可见,兰陵王不是一个贪婪之人,他的仁义与后主宫中的奢华相比,实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将领兰陵王,北齐在四年后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所灭,而高氏子孙几乎“全族覆灭”。

疯狂的年代里,皇帝做出什么非正常的举动都是正常的,只是为什么兰陵王不反抗呢?也许当时的皇帝对于“忠义”的教育工作做的实在太出色了吧,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愚忠的大臣,兰陵王可谓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