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 09:21 | 温州人杂志

人物介绍:

赵敏,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大学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长期致力于水域生态学、污水处理、生态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全国温州籍名校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赵敏)(1)

“以温大智慧承载历史担当。”温州大学2018级研究生新生第一课,温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敏以此为主题做专题讲座。这是这位水环境生态学专家担任校长的第一年,同样也是他在温州大学勤奋工作的第三十年。

对于赵敏来说,治水、治学、治校,已经是他生命中的主线。对于治水,他主持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积极推广实践技术成果,能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对于治学,他深入钻研、严谨学问,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重点及基金项目,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10多项奖励;对于治校,他汲取并坚持温州大学一直奉行的“顶天立地”办学经验,发扬温州大学“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努力将这座正处于发展中的学校推向更高的高度,更好地服务温州这座城市。

“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

2018年12月24日,由温州大学赵敏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课题,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温州大学在“分散式污水处理和利用”关键技术领域研究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课题的顺利完成,是现任温州大学校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赵敏,带领着课题组成员历时5年的技术攻关研究,最终形成了“多元化收集与生态组合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利用技术”这一标志性成果,构建了4项关键技术、应用研发技术,并在全国建设了8处国家级示范工程。

水体污染治理专项与核高基、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相同,都属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跟人体密切相关,可以说水就是生命之源。”谈及水生态,赵敏兴致极高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他提到,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但水的污染、浪费程度非常严重,而处理水体污染的源头,则要从排放抓起。

什么是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模式?赵敏用一个浅显生动的例子做了说明。“普通的生活污水可分为1/3的高浓度污水和2/3的低浓度污水,如果它们分别对应墨水和水,那么传统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就是让墨水和水先融合再处理成可排放水,难度大、成本高。”赵敏说,而我们的技术采用“源分离收集模式”,直接把墨水和水分开处理,让高浓度污水进行生态生物处理,让低浓度污水进行成本低廉的简易处理,使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作冲厕水、绿化用水、市政用水,实现中水回用。

此外,分散式污水处理是在相对小的一个范围内就地处理污水,“相当于建设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赵敏形象地形容起来,“然后就地回用,循环利用水资源。该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约1/3的日常自来水使用量。”在建设的示范工程中,瓯江口东部绿色小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在小区地底下就能直接处理,一天可处理365吨污水,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的示范工程一天可处理465吨污水。

“这个项目是温州第一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对我个人、对整个温州大学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温大能够承担这个项目,标志着温大的科研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逐渐提升,具备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的水平和能力。”说到此,赵敏眼睛里是散发着光的。对于一个常年在水生态治理方面躬耕不辍的治水专家来说,这份荣誉,是一个极大的归属。

“但是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推广。”赵敏说,“验收通过,做出的成果锁在抽屉里,那仅仅是对你的学科有影响力。如何将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技术全面推广开来,让更多地区的水生态得到直观改善,这是我们要花力气去实现的。”赵敏坚定地说。

“习惯的思维都觉得污水就是要集中起来去处理,要改变这种格局,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观念,同时推广实践。”赵敏说,准备将这项技术在温州地区先行推广,再在全国推广,造福大家。

实际上,课题组编制了技术标准和指南,共申请专利36项,逐步着手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广,如已经在浙江伟达园林公司总部雨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内通过展示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补齐了目前管网建设的短板,将成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这对于建设我国生态型社会、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保护水环境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助力温州打造海绵城市的重要技术条件之一,温州市民所住的小区,也有望改造提升为这样的“海绵绿色小区”。

剿劣专家的蓝藻“情怀”

2017年2月28日,在浙江省环保厅联合正将省科技厅等单位举办的“剿灭劣V类水”首席技术顾问团启程仪式上,来自温州大学的教授赵敏、副教授郑向勇和其他31名专家一起组成治水“最强大脑”阵容。其中,赵敏与我市瑞安塘下省控劣V类断面一对一“牵手”,为剿灭劣V类水出谋划策。

“首席技术顾问“牵手”控劣V类断面,不是终点,是一个起点。”赵敏说,全省有33个断面不达标,温州占了15个,留给温州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紧张。而作为专家,就是要凝聚才智、专长,为剿灭劣V类水出点子、谋思路,通过技术的力量推动治污消劣工作。

全国温州籍名校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赵敏)(2)

赵敏率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并签合作协议

根据以往的经验,赵敏在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水生态修复等工程等项目上不断提供思路, “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岸上的问题,”赵敏说。治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水质反弹情况频发,最大的制约因素、最突出的短板就是截污纳管不到位。因此必须要在污水排放之前就做好治理,做到水岸同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就可以有效补齐这一短板。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赵敏就承担了温州市水文河道治理的项目。“我是学生物出身的,最早是研究生物化学的,做酶动力学,做细胞里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赵敏说,“到温师院(现温大)担任教师之后,我们就把这个概念延伸到生态学里,因为模型、原理都是一样的。”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赵敏逐渐开始与水结缘,开始做水的研究。之后的几十年间,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等10多项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10多项奖励,成为研究水生态动力学、水处理的专家。

曾经有段时间,温州的饮用水水源地——泽雅水库,蓝藻大量爆发,当地的有关部门邀请赵敏去一探究竟。“我们就专门根据水库里的蓝藻爆发现象,去研究它为什么爆发。”多年研究下来,赵敏和他的团队逐步将研究方向从宏观水的治理聚焦到蓝藻问题治理上。“蓝藻爆发始终是世界性的难题,对蓝藻水华发生的机理、生态危害与防治技术的研究是目前水环境研究中最活跃、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之一。”赵敏说。

2018年10月16日,在瑞安市东山街道渔港码头,一艘装载着温大自主研发的蓝藻喷射处理装备的轮船“温大碧晟号”下水。这是第一台适用于我国蓝藻水华爆发特点的物理喷射分散处理设备,目前已经前往我国的蓝藻水华爆发湖库,将为我国治理蓝藻“分忧”。

赵敏提到,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搞清楚蓝藻爆发的机理,将这个问题治理好。“我们现在正以温州三垟湿地、泽雅水库、珊溪水库为基础进行逐步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找到更优秀的治理方案。”

三十年的老“温大”人

“以温大智慧承载历史担当”,这是赵敏在温州大学2018级研究生始业教育的第一课主题,也是他在温大勤奋工作近三十年来的心声。

全国温州籍名校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赵敏)(3)

赵敏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自1989年从安徽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赵敏就来到温师院生物系任教,在学校已工作和生活了近30年。这30年里,他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全校最年轻的教授;从生物系主任到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院长、从学校研究生处处长再到分管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副校长,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苦干,尽心尽责一路走到了校长的位置,与温大的感情密不可分。

“我原来就是土生土长的温大人,参与并见证了学校在融入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跨越腾飞,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最温暖的记忆都深深镌刻在了温大校园里……”赵敏说,担任校长之后,意味着一份责任的开始,“但是心态没什么变化,跟原来差不多嘛,还是要努力为温大做工作作贡献,扎根于此,植根于此,努力把学校的事情做好。”他表态,就职后将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扎扎实实履行校长职责。

在此前,赵敏在温州大学副校长岗位工作了8年,分管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对学校发展的情况是知根知底的。”2016年,赵敏担任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多岗位历练,让他产生诸多思考——学校现在处于每年都在进步的时候,如何让上升的步子迈得更大?

“我们学校现在发展正处于一个爬坡的时候,想要继续向上走,就必须有自己的目标。”赵敏说,当下,温大正处于努力创建省市共建重点高校、博士点建设单位的关键时期,“这几个月,全体师生都在连轴转,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为这个重要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每一个温大人都在为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赵敏说。

“这是个系统工程,考核的是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赵敏说,温大抢抓高校强省的战略机遇期,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办学,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办学定位,优化办学层次结构,不断创新完善“人才强校”战略的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努力把学校创建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浙江省重点高校。

温大将会“顶天立地”

作为温州地区唯一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温州大学肩负着推动区域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责任。“一座大学对整个区域的影响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赵敏说,所以温大理应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为这个区域的人民作出贡献,包括人才的培养和科研的支撑、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服务等。温州大学要始终坚持“顶天立地”。

全国温州籍名校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赵敏)(4)

施一公主任给赵敏教授颁发教育部生物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证书

“顶天,就是要研究全国性的问题,为国家战略做贡献,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赵敏说,“立地,则是学校处在温州,就要为温州做好服务,为当下温州提出的目标,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产业提升等提供支持;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和当地产业对接,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要为企业成果转化作出贡献,作好服务。”

“而对于温大发展来说,关键还是要靠人才。”赵敏说,所以现在学校更加注重搭建好自己的平台,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引进博士和教授,提升师资力量。“希望温大能在不久的将来,冲上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浙江省重点高校。”

如今,温州大学拥有24个国家及省级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支撑一批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品的项目研发,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智能电器、生态环境、皮革化工、纳米材料、绿色节能、海涂围垦和软弱土地基处理、生物医药等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温州相关行业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过程是持续的,包括此前也是如此,如当初温州被国务院设立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大就成立了金融学院,为地方服务。”赵敏说,“这些工作的推进,我们始终没有改变,以前这么做,现在也这么做,既顶天也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与此同时,赵敏认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所有工作安排都要考虑育人目标。“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注重提升能力,如学习、创新、管理、自我发散能力,使他们在高校里得到全方位发展。”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敏,用治水之法,悟治学之道,行治校方略。他将带领全体温大人,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行动,办好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升温州大学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开启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原标题《赵敏:治水 治学 治校》。编辑周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