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味清欢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一直深受许多影迷的推崇,执导的《活着》、《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等电影,早已成为华语影坛不可逾越的经典。

然而在张导的电影生涯中,有一部电影却骂声一片,把他推下了神坛,它就是——《长城》。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1)

《长城》的野心不可谓不大,耗资10亿,中外合拍,以中国文化象征"长城"为名,邀请众多中外明星参演,力图在满足中国观众口味的同时,打开海外市场。

男主演是《心灵捕手》、《火星救援》男主马特·达蒙,曾两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的,女主演是小花景甜。

天王刘德华、影帝张涵予、当时顶流鹿晗和王俊凯,给他俩做配,还有彭于晏、林更新、郑恺、黄轩等一众明星在其中跑龙套。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2)

这样一部大导演、大制作、全明星阵容的商业大片,想要票房不高都很难,最终以11.73亿元拿下了当年内地票房年度总排名第七。

而且它的北美票房也十分喜人,获得了4515.7万美元,这对于一向在西方市场水土不服的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是个非常漂亮的成绩。

然而与高票房呈现两极化的,是它的低口碑。

电影一上映,就获得了无数观众和影评人的批评和谩骂,连带着张艺谋导演本人也遭受了许多嘲讽,处境之糟糕,比当初陈凯歌《无极》上映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3)

时隔4年,再去重温《长城》,发现它低口碑的最大原因,在于张艺谋和制作方一心想取悦西方市场,却忘记了一个电影人的初心。

《长城》并非一个没有诚意的作品,这从特效就可以看出。

你可以说《长城》烂,但不可以说它特效烂,即使从今天看来,它的特效也是值得夸的,无论是饕餮,还是战争场面,都十分震撼人心。

据说张艺谋为了让《长城》特效达到完美,多次前往美国与特效公司商讨制作,时间长达15个月。

这样看来,张艺谋对于这部电影,真的用了心。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4)

可惜特效再逼真再精彩,都无法拯救影片的多处硬伤,套用李诚儒老师的话,"形式大于内容"。

《长城》的第一处硬伤,就是故事的逻辑漏洞。

整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讲外国人威廉(马特·达蒙 饰)和朋友为了盗取黑火药,假装商人来到中国,被驻守长城的军队俘虏后,被军队打饕餮的英勇无畏精神所感动,然后帮助打败饕餮的故事。

外国人来中国帮忙打怪兽,这故事明显考虑到了中西方不同观众的口味,没什么毛病,如果讲好了,也可喜可贺,但很可惜的是,它逻辑漏洞百出。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5)

影片中驻守长城的军队,为了打饕餮,以及防止饕餮跨过长城对国家造成灾难,从头到尾都严阵以待。在与饕餮对战的过程中,军队伤亡无数,血流成河。

可长城以外的契丹人,却似乎半点不受饕餮的威胁,跑马追人,好不乐乎,饕餮也从不袭击他们,难道饕餮捕食,还挑人?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6)

在打了几次惨烈的仗后,众人决定活捉一只饕餮来研究,找到它的弱点。

在活捉饕餮过程中,男主威廉独自跳下长城,女主林梅(景甜 饰)为了救他,拿出黑火药,炸死了许多饕餮,为男主赢来活命的机会。

可有黑火药,为什么不一早拿出来,一味用各种刀剑、弓弩等原始武器来对战饕餮,造成损失惨重,难道男主的命是命,其他人的就不是命了?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7)

还有女主突然被委以重任接任殿帅,男女主被成千上万饕餮围困却所向披靡,饕餮王死后所有饕餮跟断了信号一样如山倒……这些情节都漏洞百出,十分侮辱观众的智商。

故事是一部电影的灵魂,逻辑漏洞百出的电影,就如同灵魂缺失的行尸走肉,外表再好看,也掩盖不了它空洞的事实。

除了故事漏洞百出,人设单一也是电影的一大硬伤。

影片最丰满的形象,非男主莫属,他不仅有爱情线、友情线,还有心理变化,从一开始只追求金钱的雇佣兵,最后转变成了英勇打败饕餮的大英雄。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8)

然而男主是整部影片唯一人设丰满的角色,其他角色都沦为了工具人,人设单一,出场如走过场,像没有自己的人生和性格一样。

比如说女主,虽然她出场很多,然而人物形象却很单薄,从开头到结尾,她的性格、心理、成长轨迹,没一条是丰满或有变化的。

再加上景甜的演技不足以支撑起女将军这个人物,以至于女主给人的印象很矛盾,电影告诉观众她是一个有勇有谋、作战经验丰富的女将军,而景甜表现出来的却像是稚嫩娇养的大小姐硬要穿战甲上战场。

于是本来形象就单薄的女主,变得更加没存在感,看完整部电影,除了记得景甜那张白嫩漂亮的脸外,再无其它。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9)

其它角色就更别提了,由于出场少,形象比女主还单薄。

刘德华是智勇双全的军师,张涵予是为女主让位的前殿帅,郑恺是谄媚圆滑的奸臣,王俊凯是软弱无能的小皇帝,至于彭于晏、林更新、黄轩几人,只露了脸,说了几句台词,连明显的性格都没有。

唯有鹿晗的角色还算有血有肉,前期他在对战饕餮时十分害怕,被派去当伙夫,但其实心里很渴望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后来饕餮进了京城,他鼓起勇气主动请战,最后为了男女主,自愿引爆炸药,与饕餮同归于尽。

所以他虽然出场少,却比刘德华等人更加有存在感,尤其他最后牺牲时回头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是这部电影少有的能让人感动落泪的镜头之一。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10)

最后,影片还有一个很大的硬伤,那就是观众情感共鸣不强,很多情绪在观众还没来得及领会时,就消散得无影无踪。

不知是由于时长不够还是什么原因,影片的进程很快,很多场景转换得令人措手不及,还没消化上一个情境的东西,下一个情境就快马加鞭地出来了。

例如影片中有很多战士被饕餮一口咬死或吞掉的场景,明明是很悲壮的情境,可对这些场景的处理冷漠得近乎无情,一个镜头扫过就立马转换到其它,没让观众有机会消化这种悲壮的情绪。

所以观影时,我从头至尾都处于情绪进得快,出得也快的状态,以至于看完整部影片后,有种似是而非,好像看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看的感觉。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11)

故事漏洞百出、人设单一、观众情感共鸣不强,让《长城》不可避免地沦为一部烂片,因此它口碑低,真的不冤。

按理说张艺谋这样经验丰富的大师,怎么都不该拍出这种低质量的电影,毕竟他的导演能力早在许多电影里得到证明。

那么,他究竟为什么会拍出《长城》呢?

原因无它,他太想拍出一部中西通吃的电影了。

张艺谋长城的地位(张艺谋取悦了西方市场)(12)

影片从剧本、人物设置,到服装以及中国元素的噱头,无一不在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众中国人在一个外国人的帮助下,说着英语,穿着不伦不类的五色战甲,去打古凶兽饕餮时,会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张艺谋想拍的,根本不是我们的故事,不是长城的故事,而是西方市场想看的故事。他忘记了一个电影人的初心。

电影并非不可以中西融合,中国观众也并非排斥在中国电影里出现西方元素,但如果一味迎合西方市场,而忘记了一部电影最应该做好的就是故事、人物和情感,那么再多的投资,再大的噱头,都是无用的。

与其研究怎样迎合西方市场,不如想想怎样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表达好情感,这才是一个电影人最该做的事。

,